首页 > 资料专栏 > 保险 > 保险经营 > 保险综合 > 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保险到底买的是什么28页PPT

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保险到底买的是什么28页PPT

大鹏hua***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2291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PT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4/1/23(发布于河北)
阅读:1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5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保险到底买的是什么?薛兆丰教授被称为用经济学解释一切的男人。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看不透,讲不清道不明的事,薛教授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释,给问题打开一扇窗。 他用经济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残酷性,也告诉我们那些我们认为无法接受的现实所存在的合理性。在这个复杂世界中,薛教授是一个通透的明白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有办法用你能接受的方式,把道理讲给你听。 在2018年《奇葩说》第五季,有一期辩题是“假如能看到别人的死亡时间,该告诉他们吗?”薛教授在现场展示了一张PPT。解释了人生的三种模式:平平淡淡,少年得志以及大器晚成;从而引出“知道死亡时间的好处是可以更合理的安排时间”这个观点。 薛教授说,《利息理论》的作者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有一个金句: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每一个人追求的,不是今天的消费最大化,也不是明天的消费最大化。我们要追求的,是我们终身每一个时间点的收入之和最大化。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时间的观念。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收入节奏。PPT纵轴代表的是收入,横轴代表的是年龄。 蓝色那条代表平平淡淡型,有些人青年时候就开始工作,到晚年的时候退休,工资收入基本没变。 红色那条代表少年得志型,这种人青少年的时候收入很高,但是马上急转直下。绿色那条代表大器晚成型,开始的时候生活挺苦的,到中年以后收入才开始增加。 经济学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我们追求的是生命周期终身收入的最大化。 薛教授在他的畅销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讲到了类似的观点,而这样的观点,是在探讨储蓄和保险原理的时候提出的。中国有句话叫未雨绸缪,意思是今天要为未来的不确定做准备。储蓄和买保险,都是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方法。 薛教授在书中举了个例子: 一个人现在还年轻力壮,但将来年纪大了可能会生病,为了预备将来治病的钱,有两种做法。一种方式是现在就开始存钱,每个月拿出10%的收入存起来;另一种方式是每个月拿出10%的收入去买保险。 这两种做法的区别在于,如果用储蓄来未雨绸缪,将来年纪大了没生病,储蓄没有被花掉,就赚了。但是如果运气不好,生了大病,这份储蓄就会被用掉,个人财富就会减少。通过储蓄来未雨绸缪,它的特点是未来的结局可变,是有风险的:要么保有原来的这份储蓄,要么这份储蓄被用掉。 而如果通过买保险来未雨绸缪,如果将来生病了,保险公司会替他支付医药费;如果不生病,保险公司也不会还他的钱,因为这笔钱是用来购买“未来收入一样”的服务的。通过买保险来未雨绸缪,它的特点是未来不论生病还是健康,未来的收入都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性得花钱来购买。 而保险公司就是专门提供“未来收入一致性”服务的一种商业机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提到:耐心,想象力决定生产力。人们更喜欢今天确定的消费,而不喜欢明天不确定的消费,经济学称这种自然倾向为“不耐”。 这就像极了我们很多人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就会说,如果没有用到保险,那我购买保险的钱,岂不是都浪费了?买了保险,非得得到一些理赔款,才觉得买保险没有买亏。这就是很多人的“不耐”思维,但是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要等未来来了以后才能确定。在当下,我们只能靠想象力来推测未来。想象力强的人,自律能力也会比较强,他能够把未来看的很具体、很明确。许多做出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在黑暗当中坚持下来,靠的就是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