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论文 > 技研论文 > 研发技术论文 > MBA毕业论文_国技术知识存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PDF

MBA毕业论文_国技术知识存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PDF

srbendi***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859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4/24(发布于北京)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一种基于现有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环境中改进或创 造新事物并获得一定效果的行为,创新不仅仅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同时也是我国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源泉。随着企 业在相关领域拥有和可获取知识资源的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也随之增长。然而,由于企 业的嵌入性特征与知识的空间属性,区域的知识存量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行为。那么在我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知识存量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种特征又 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问题尚待解答。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从技术知识存量视 角出发,对我国技术知识存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区域技术知识存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 分析,并开展实证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首先在借鉴己有研究的基础上构造出测度区域技术知识 存量的方法,并对我国省际技术知识存量及城市技术知识存量进行了测度。其次,对我国 技术知识存量的省际分异特征进行分析。ArcGIS绘制的技术知识存量省际分布图表明:经 济发展水平高的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其技术知识存量也较高,并且总体分布呈现出由东 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然而,相对于经济水平的东南沿海最强、中部较弱而西部最弱的阶 梯式空间分异特征,技术知识存量则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断崖式的下跌:一些经济发展水 平相对较好的省份,如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其技术知识存量处于中低 水平,并不明显优于甘肃、青海等省份。技术知识存量的省际空间分布非均衡态势显著。 此外,为了探宄省际技术知识存量分异演变态势,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 国四大区域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四大区域内部的差异,四大区域之间的差 异化程度更为显著;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地区间差异达到了较高水平;东 部地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内部差异,说明技术知识日益向东部地区内的部分省份集中。最 后,对我国技术知识存量的城市分异特征进行分析。ArcGIS绘制的技术知识存量城市分布 图表明:技术知识存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依然明显;并且各省内部城市间技术知识 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省会城市拥有显著优于非省会城市的技术知识存量。从城市技 术知识存量的基尼系数演变来看,城市技术知识存量的差异仍然较大,并且在自主创新知 识方面,城市间差异更为显著。 在分别对省际和城市技术知识存量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知识溢出非对称性 视角出发,引入企业知识强度这一异质性因素,论述了区域技术知识存量、企业知识强度 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企业对接受到溢出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同,而知识的运用 能力又取决于企业的知识强度,因而不同知识强度下,知识溢出对企业的影响不同,从而 产生了知识溢出的非对称性特征:知识强度高的企业在享受知识溢出带来的优势的同时, 也承担着反向溢出的风险,而知识强度低的企业却恰恰相反。为验证区域技术知识存量、 企业知识强度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在将企业创新划分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企业实质性创 新能力的基础上,选取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2017年数据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 企业知识强度对区域技术知识存量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有着负向调节作用:技术知识存量丰 富的地区有利于知识强度低的企业提升创新产出,而不利于知识强度高的企业创新产出的 提升。这一结论在更改回归方法、纳入滞后项、采用子样本进行回归以及更改变量衡量方 式后仍然稳剑此外,为了克服其内生性,采用历史工具变量进行回归,主要结论仍保持 不变。 在以上研宄结论的基础上,从国家、区域和企业层面提出提出相应建议。对于国家而 言,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在技术知识存量空间分异情况下促进区域间的协 调发展;对于区域而言,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丰富区域技术知识存量,有利于更好地发 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企业而言,充分利用区域技术知 识存量,建立区域性的创新网络,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