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其他行标 > GB_8450-1987_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PDF

GB_8450-1987_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PDF

xiaojiu***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18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4/16(发布于山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GB 8450—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in food additivesGB 8450—1987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中砷的限量试验和定量试验。本标准参照采用 1983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有关砷的测定方法。1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1.1原理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将样液中的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作用,生成砷化氢气体,经乙酸铅棉花除去硫化氢干扰后,将溶于三乙醇胺-三氯甲烷中或吡啶中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溶液吸收并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比较定量。1.2试剂除特别注明外,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2.1硝酸(GB 626—1978)。1.2.2硫酸(GB 625—1977)。1.2.2.1硫酸(1+1)溶液:将1体积浓硫酸慢慢加入1体积水中,冷后使用。1.2.2.2硫酸(1mol/L)溶液:量取28ml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用水稀释到500ml。1.2.3盐酸(GB 622—1977)。1.2.4氢氧化钠(GB 629—1977):20%溶液。1.2.5氧化镁(HG 3—1294—80)。1.2.6硝酸镁(HG 3—1077—77):15%溶液。1.2.7碘化钾(GB 1272—1977):15%溶液。贮于棕色瓶内(临用前配制)。1.2.8氯化亚锡(GB638—1978):40%溶液。称取20g氯化亚锡(SnCl2·2H2O),溶于50ml盐酸中。1.2.9乙酸铅棉花:将脱脂棉浸于10%乙酸铅(HG3—974—76)溶液中,2h后取出晾干。1.2.10无砷金属锌(GB 2304—1980)。1.2.11三氯甲烷(GB 682—1978)。1.2.12吡啶(GB 689—1978)。1.2.13吸收液A:称取0.25g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研碎后用适量三氯甲烷溶解,加入1.0ml三乙醇胺,再用三氯甲烷稀释至100ml。静置后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备用。1.2.14吸收液B:称取0.50g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研碎后用吡啶溶解,并用吡啶稀释至100ml。静置后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备用。1.2.15酚酞(HGB 3039—59):1%乙醇溶液。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7—09—26批准1988—07—01实施 GB 8450—19871.2.16砷标准溶液:称取 0.1320g 于硫酸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As2O3)(GB 1256—1977),溶于 5ml20%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后,加入25ml1mol/L硫酸,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新煮沸冷却的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00ml相当于0.100mg砷。临用前取1.0ml,加1ml1mol/L硫酸于100ml容量瓶中,加新煮沸冷却的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 1.0ml相当于1.0μg砷。1.3仪器1.3.1分光光度计。1.3.2测砷装置(见图1)。图11.3.2.1100~150ml锥形瓶(A)(19号标准口)。1.3.2.2导气管(B):管口为19号标准口,与锥形瓶A密合时不应漏气,管尖直径0.5~1.0mm,与吸收管C接合部为14号标准口,插入后,管尖距管C底为1~2mm。1.3.2.3吸收管(C):管口为 14 号标准口,5ml 刻度,高度不低于 8cm。吸收管的质料应一致。1.4样品处理1.4.1无机样品的“样品处理”可按各标准文本中规定的方法进行。1.4.2有机样品的“样品处理”除按各标准文本中规定的外,一般按下述程序进行。1.4.2.1湿法消解:称取5.0g样品,置于250ml凯氏烧瓶或三角烧瓶中,加10ml硝酸浸润样品,放置片刻(或过夜)后,缓缓加热,待作用缓和后,稍冷,沿瓶壁加入 5ml 硫酸,再缓缓加热,至瓶中溶液开始变成棕色,不断滴加硝酸(如有必要可滴加些高氯酸,但须注意防止爆炸),至有机质分解完全,继续加热,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白色烟雾,最后溶液应无色或微带黄色。冷却后加20ml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将溶液移入 50ml 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涤凯氏烧瓶或三角烧瓶 2~3 次,将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每 10ml样品液相当于1.0g样品。取相同量的硝酸,硫酸,按上述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7—09—26批准1988—07—01实施 GB 8450—19871.4.2.2干灰化法:本法用于不适合于湿法消解的样品。取5.0g样品于瓷坩埚中,加10ml15%硝酸镁溶液,再于上面覆盖1g氧化镁粉末,混匀,浸泡 4h,于低温或置水浴上蒸干,用小火加热至炭化完全,将坩埚移至高温炉中,在550℃以下灼烧至灰化完全,冷却后取出,加适量水湿润灰分,再缓缓加入盐酸(1+1)溶液至酚酞红色褪去,然后将溶液移入 50ml 容量瓶中(必要时过滤),用少量水洗涤坩埚3次,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每10ml样品液相当于1.0g样品。取相同量的氧化镁,硝酸镁,按上述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1.5测定1.5.1吸收液的选择:吸收液 A(1.2.13)或吸收液 B(1.2.14)的选择,可根据分析的需要来判断。但是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空白及标准都应用同一吸收液。1.5.2限量试验1.5.2.1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液和砷的限量标准液(含砷量不低于5μg),分别置于砷发生瓶A中,补加硫酸至总量为5ml,加水至50ml。1.5.2.2于上述各瓶中加入3ml15%碘化钾溶液,混匀,放置5min。分别加入1ml40%氯化亚锡溶液,混匀,再放置 15min。各加入5g无砷金属锌,立即塞上装有乙酸铅棉花的导气管 B,并使管B的尖端插入盛有5.0ml吸收液A或吸收液B的吸收管C中,室温反应1h,取下吸收管C,用三氯甲烷(吸收液A)或吡啶(吸收液B)将吸收液体积补充到 5.0ml。1.5.2.3经目视比色或用1cm比色杯,于515nm波长(吸收液A)或540nm波长(吸收液B)处,测吸收液的吸光度,样品液的色度或吸光度不得超过砷的限量标准吸收液的色度或吸光度。若样品经处理,则砷的限量标准也须同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