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矿业标准 > DZT_0214-2002铜_铅_锌_银_镍_钼矿地质勘查规范PDF

DZT_0214-2002铜_铅_锌_银_镍_钼矿地质勘查规范PDF

智盛咨询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DZT规范 勘查规范
资料大小:509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4/16(发布于辽宁)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Specificationsforcopper,lead,zinc,silver,nickel andmolybdenummineralexploration2002-12-17 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 布 DZ/T 0214—2002目次前言1范围23规范性引用文件勘查的目的任务预查3.13.23.33.43.544.14.24.34.44.55普查详查勘探勘查工作顺序勘查研究程度地质研究程度矿石质量研究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矿床开采技术研究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勘查控制程度勘查类型的确定5.15.25.36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勘查工作质量要求6.16.26.36.46.56.66.76.87测量工作地质调查物探、化探工作探矿工程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测试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可行性评价7.17.27.388.18.299.19.29.39.4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类依据分类及类型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 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 B(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主要矿物附录 C(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附录 D(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矿床勘查类型实例一览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F.1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 G (资料性附录) 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及参考指标G.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G.2一般工业指标附录 H (资料性附录) 铜、铅、锌、银、镍、钼精矿质量标准H.1铜精矿质量标准H.2铅精矿质量标准H.3锌精矿质量标准H.4银精矿质量标准H.5镍精矿质量标准H.6钼精矿质量标准 DZ/T 0214—2002前言为了配合 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实施,对原《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1年版、《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镍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钼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91年版等规范中不符合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统一进行归并修订,使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编制 1981~1983年颁发的:《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镍矿地质勘探规范》、《钼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和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 1991年1月发布的《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本标准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其他附录(附录B~附录 H)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地质勘查总局、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本标准起草人:潘龙驹、杨建功、甘先平、卫红星、杨兵、陈梦熊。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7766—1999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3勘查的目的任务3.1预查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3.2普查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3.3详查采用各种勘查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3.4勘探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3.5勘查工作顺序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4勘查研究程度4.1地质研究程度4.1.1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对预查区内有成矿条件的物探、化探异常、矿点、矿化点通过(1∶25 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或踏勘及适当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进行初步评价,查明主要物探、化探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