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电气电力标准 > DLT_5336-2006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PDF

DLT_5336-2006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PDF

智盛咨询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工程地质 水利工程
资料大小:253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4/16(发布于辽宁)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 27.140P 10备案号:J518—2006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DL/T5336—2006水 电 水 利 工 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reservoir area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project2006-05-06发布2006-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基本规定4术语和定义5水库渗漏工程地质勘察6库岸稳定工程地质勘察7水库坍岸工程地质勘察8水库浸没工程地质勘察9规划移民区和防护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10泥石流等问题的工程地质勘察附录 A(资料性附录)规划移民区的区划标准条文说明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关于印发 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安排编制的。水库渗漏、坍岸、浸没和库岸稳定是影响水电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地质问题,在GB50287—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勘察的任务和要求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当前对水库工程地质勘察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情况下,为做好水库区的工程地质勘察,编制了本技术规程,就水库工程地质问题,以及规划移民区和防护工程的勘察内容、技术方法、评价原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 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长青、张性一、袁建新、陈兆林、侯红英。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及规划移民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大型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水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型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28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L/T 5335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 5337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T 5338水电水利工程喀斯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3基本规定3.0.1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查明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预测水库蓄水后可能产生的地质作用和现象,为水库处理设计提供地质依据。3.0.2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的工程地质问题,按GB50287的规定,包括水库渗漏、库岸稳定性、浸没、坍岸和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水库诱发地震分析预测等。其中水库诱发地震分析预测应遵守 DL/T 5335、库岸稳定性分析与计算应遵守 DL/T5337、水库喀斯特渗漏和喀斯特浸没性内涝的勘察应遵守 DL/T 5338。3.0.3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1综合性勘察,对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判断水库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危害程度。2专门性勘察,查明所研究工程地质问题的边界条件和有关参数,预测水库蓄水后和运行阶段的变化,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3.0.4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0.1水库渗漏reservoir leakage库水向库外低邻谷或向坝下游漏失的现象。4.0.2库岸稳定reservoir bank stability水库蓄水过程和运行阶段改变河谷岸坡的自然平衡条件后,库岸岩土体的稳定性。4.0.3水库浸没reservoir immersion水库蓄水使水库周边地区地下水位壅高而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建筑物地基沉陷或破坏、地下工程和矿井充水或涌水量增加等灾害现象的统称。4.0.4水库坍岸reservoir bank ruin水库周边岸坡土体在水位升降、洪水冲刷及风浪冲蚀下不断发生坍落破坏的现象。4.0.5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潜水位壅高后,毛管水通过蒸发向地表输送的盐分不断积聚,演变成盐渍土的过程。4.0.6次生盐渍化secondary salinization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为因素使盐分聚积于地表形成盐渍土的过程。4.0.7沼泽化swampiness潜水位壅高到接近地表,土壤长年或季节性呈过饱和状态,其上层积聚有机酸和未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形成不透气及土壤过冷的泥炭层的过程。4.0.8临界地下水埋深critical groundwater depth开始引起浸没灾害现象的潜水面埋藏深度。4.0.9泥石流debris flow在山区由于暴雨或冰雪迅速消融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突发性洪流。 5水库渗漏工程地质勘察5.1勘察内容5.1.1水库渗漏综合性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水库区的地形地貌特征。2水库区地层岩性的分布及其特性。3水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4水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5分析水库渗漏的可能性。5.1.2地形地貌特征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库盆地形、河谷形态、地貌类型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平原河流要注意河曲的发育规律与河道的变迁情况。2支流与沟谷的主要发育方向、切割程度及其汇入干流的方式,并区分常年水流、季节性水流或干沟谷;古水文网及其变迁情况;邻谷的发育特征、形态及谷底高程。3水库与邻谷间地形分水岭的形态、宽度及变化情况,分水岭走向与主要构造线方向的关系。当存在单薄分水岭或存在低于正常蓄水位的地形垭口时,要研究其成因和地质构造及蓄水后的变化趋势。4水库与下游河道毗邻的河湾及下游支流、沟谷交汇地段的形态、高程、宽度及其地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