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32∕T_2221-2012“两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规程PDF

DB32∕T_2221-2012“两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规程PDF

changya***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杂交水稻 机械规程
资料大小:18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4/16(发布于山东)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65.020.20B22DB32备案号:37341-2013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T 2221-2012 “两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规程 Rules of Mechanize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two-Line of Hybrid Rice Combination2012-12-28发布 2013-03-28实施发 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2221-2012前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大中农场、方强农场从 2003年开始探索“两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2004~2011年通过实施机械整地、机械栽插、机械施肥、机械喷药、机械收割、机械烘干包装等试验示范研究,2009~2011年平均机械化制种产量达到2.4t/hm2,2010年两系“扬两优6号”机械制种高产田产量达4.5t/hm2。目前为止,江苏“两系”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积已发展到 4000多公顷。鉴于“两系”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规范其“两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保证其纯度和优良种性,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本标准制定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标准制定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方强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长乐、王宝和、薛良鹏、曹跃先、汪南雁、李忠芹、李育红。 DB32/T 2221-2012“两系”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种子纯度、制种环境条件、机械育秧、机械整地、机械插秧、制种田间管理、花期调节、机械割叶、赤霉素使用、辅助授粉、去杂保纯、机械收获、纯度、发芽率检测、田间记载项目与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两系”杂交水稻机械种子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T 17314-2011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32/T 1155-2007全量麦秸秆机械旋耕还田技术规程DB32/T 1156-2007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机插稻技术规程3产量指标150kg/667㎡。4产量结构有效穗(17~18)万/667㎡,每穗粒数(125~130)粒,结实率(30~35)%,千粒重24g。5种子纯度符合 GB/T 4404.1—2008的水稻杂交种质量指标。6制种环境条件6.1基地选择应选择幼穗分化Ⅳ~Ⅵ期即抽穗前(7~20) d日平均气温不得连续3d低于24℃,日最低气温不得低于20 ℃的地区,确保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性安全表达,防止育性波动。并选择符合隔离要求、无检疫性病虫害、土壤肥沃、灌排自如、集中连片的田块。6.2隔离空间隔离与籼型异品种间隔不少于500m;与粳型异品种隔离不少于1000m;当空间隔离达不到标准,时间隔离花期错开不少于25d。7机械育秧7.1秧田准备苗床选择土壤肥沃、易灌易排、田面平整、杂草糊弄很少、运输方便的田块;母本按秧田:本田为1:100留足秧田;父母本播差大的父本秧田:本田为1:80,父母本播差相近的父本秧田:本田为1:500。7.2恢复系(以下简称父本)育秧父母本播差大的父本采取半旱秧盖膜育秧管理方式;父母本播差相近的父本与母本同样采用58×28cm 适应机插塑料盘育秧管理方式;并注意父本Ⅰ期用红色秧盘标志、Ⅱ期用蓝色秧盘标志,母本1 DB32/T 2221-2012用无色秧盘区别。秧苗质量指标:父母本播差大的父本秧龄(40~50)d,叶龄(7.5~8.5)叶,苗高(25~30)㎝,带蘖率100%,单株平均带蘖数3.0个以上。父母本播差相近的父本秧苗质量指标:叶龄(3~4)叶,秧龄(15~18)d,苗高(15~20)cm,苗基茎扁宽,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色。单株白根量(10~12)条,根系盘结牢固,带土盘根厚度(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毛毡状。无病虫草害。7.3不育系(以下简称母本)育秧参照执行DB32/T 1156-2007的9.1.2~9.1.5。8机械整地8.1整地标准机插大田整地质量标准:要求上细下粗,泥土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雍泥,田间无残茬,田面高低差3cm以内,田整平后结合化除沉实(3~4)d,田面不沉实的不宜机插。8.2整地方法选择中、大型旋耕埋草机械,实施麦秸全量机械还田培肥,执行DB32/T1155 —2007标准。9机械插秧9.1插秧机调试选择6行或8行、行距(25~30)㎝高性能插秧机械,根据秧苗、田块具体情况,按两系制种农艺要求调好纵向取苗量(3~4)苗、株距档位株距(8~9)穴/m,确保插足(1.7~1.8)万穴/666.7㎡,基本苗(5~6)万/666.7㎡;插深(2~3)㎝,插秧质量达到漏插、漂秧、勾秧、伤秧率控制在(3~4)%范围内。9.2起秧将秧床秧盘从一头起秧,卷成筒状,堆放于运秧车,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9.3插秧一般田块南北纵向(长)为行向、东西行向(宽)为横向,父本均需横向栽插,父母本播差大的组合采用机插母本、人工栽插父本的方式,为提高机插效率可用6行或8行插秧机械纵向满田栽插母本,在母本栽插后每间隔(2.4~2.7)m 拾除(50~60)㎝ 幅宽的母本秧苗补入漏插或苗少的穴位,在行中间人工双本栽插单行父本,Ⅰ期、Ⅱ期父本各半或Ⅰ期: Ⅱ期父本2:(3~4);也可在大田机械整平后就横向按父母本栽插行比1:8或2:(14~16)定点人工栽插父本,父本栽插后(2~3)d 机插母本。父母本播差相近的组合父母本均采用机械横向栽插,选择8行插秧机械2台机同时作业,一台机在苗箱装2行父本秧苗(Ⅰ期、Ⅱ期父本各一行)、其余6行装母本,另一台机全部装母本,父母本栽插行比2:14或1:7;也可选用6行插秧机父母本栽插行比2:10或1:11。10制种田间管理10.1机械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