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34T_1420-2011池塘生态高密度培育大规格鳅技术操作规程PDF

DB34T_1420-2011池塘生态高密度培育大规格鳅技术操作规程PDF

chitang***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DB34T 技术操作
资料大小:14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3/21(发布于浙江)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65.150 DB34 B 52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20—2011 池塘生态高密度培育大规格鳅种 技术操作规程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Regulations on High Density Cultivation of Large Size Loach Fingerlings in Ecological Ponds 2011-05-10发布 2011-06-1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DB34/T 1420—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怀远县孔津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省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祖国掌、董在良、董在好、常先苗、刘连祥、孙守旗、荣朝振、胡建华。 I DB34/T 1420—2011 池塘生态高密度培育大规格鳅种 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生态环境建造、生态型高密度培育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 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大规格鳅种(全长 7.5~8.5 cm、平均体重 3.0 g~4.5 g)的技 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标准型池塘培育鳅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051-2002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DB34/T 972—2009 《泥鳅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 3生态环境建造 3.1池塘工程建造 工程建造,参照 DB34/T 972。 3.2清塘消毒 池塘修整结束后干池备用。鳅苗放养前 10 d~ 15 d,每 667 ㎡ 用量按 75 kg~100 kg 生石灰 化浆全池泼洒,3 d~5 d 后注水 20 cm~30 cm。 3.3饵料台 饵料台为浮台,兼栖息平台。浮台是无盖长方体,长 10 m~20 m、宽 1.0 m~1.5 m,四周围栏高 20 ㎝,用 2 a=1 ㎝ 聚乙烯网布围成,台底面用 40 目聚乙烯网布缝制;沿池埂每边架设 1~3 个, 浮台四个脚边插入竹竿或木桩固定,台底距水表面 15 cm。 3.4培植水生植物 在鳅苗下塘前培植覆盖面>2/3 水花生或雍菜等水生植物。 3.5饵料生物培育 1 DB34/T 1420—2011 鳅苗下塘前 6 d~7 d,选晴天上午,每 667 ㎡ 施 200 kg~250 kg 无害化处理的鸡粪或猪粪, 施肥采取全池泼洒,侧重在池边浅水区多施。 4培育 4.1鳅苗放养 4.1.1放苗时机 鳅苗下塘时间为孵化出苗后 40h,晴天水温 25℃~27℃,放苗时水温温差不要超过 ±1℃;温度 低于 25℃或阴雨,鳅苗下塘时间适当推迟。 4.1.2放养密度 每 667 ㎡ 放入人工繁殖的鳅苗 50 万尾~80 万尾。 4.1.3放苗方法 鳅苗入塘前,先将充氧运苗袋放入培育塘漂水面 30 min 以上, 慢慢将鳅苗放入暂养箱内,泼洒 蛋黄水(每 10 万尾需 2 个鸡蛋黄),让鳅苗饱食后放入栖息平台。 4.2鳅种培育 4.2.1鳅苗下塘第一周 泼洒豆浆。每天分别在 8:30~9:30、15:00~16:00、18:00~19:00 三个时段,用喷雾器鳅苗均匀 喷洒在饵料台上。每天每 666.7 ㎡ 黄豆用量 3 kg~4 kg。 4.2.2培育至第二周 豆浆培育为主,并添加粉状饲料。豆浆制作与喷洒方法同第一周,喷洒豆浆次数改为每天 8:30~ 9:30、17:00~18:00 两次。黄豆用量每 667 m 每天 4 kg~5 kg。这阶段开始添加少量仔鳗或稚鳖粉 2 状饲料掺入豆浆一并喷洒。第二周内要补新水 1~2 次,每次提高水位 10 cm。 4.2.3培育至第三周 投喂粉状料为主,豆浆为辅。饲料选鳗鱼或甲鱼粉状料,饲料须符合NY5072要求;投喂时间同第二 周,投喂量按照鳅苗体重的 5%~8%。粉状饲料调制成糊状定点投喂。豆浆的喷洒减少到每天上午一 次,黄豆用量减少 1/2。这阶段鳅苗培育池也需要添加2次新水,每次添加 10 cm~15 cm。 4.2.4培育至第四周 本周停止投喂豆浆,全喂粉状饲料,投喂量视鳅苗数量逐渐增加,饲料投喂次数同第三周。这阶段 注意改善水质,期间需添加新水2次~3次,每次增加 10 cm~15 cm,池水深度增加到 80 cm~100 cm。 鳅苗下塘经过四周时间的培育,80%以上的个体体长可达 7.0cm~8.5cm,体重3.0g~4.5g,培 育成活率 30%~50%。此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阶段。 5病害防治 5.1气泡病 2 DB34/T 1420—2011 5.1.1症状 鳅苗培育期间,易发生气泡病。鳅苗气泡病的症状为身体失去平衡,时游时停,随着气泡的增大及 体力的消耗,失去自由游动能力而浮在水面,死亡。 5.1.2防治方法 水源水质要符合NY5051的要求。不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肥料;平时掌握投饲量及施肥量。当发现患 气泡病时,应立即加注新水。鳅苗气泡病无需使用药物。 5.2车轮虫病 5.2.1症状 鳅苗受到车轮虫的侵袭后,体色变暗黑,腹部稍显膨大。镜检时,鳃部、体表、鳍条等部位车轮虫 活跃滚动。发病后 1 d~2 d 即可见死亡鳅苗。 5.2.2治疗方法 本病可选用硫酸酮与硫酸亚铁合剂(5:2),按 0.7g/m 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选用的渔药必须符 3 合 NY 5071 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