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32∕T_1937-2011“苏州青”青菜繁种技术规程PDF

DB32∕T_1937-2011“苏州青”青菜繁种技术规程PDF

绿色青菜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220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3/21(发布于河北)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 65.020.20 B 31 DB32 备案号:31600-2011 江 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1937-2011 “苏州青”青菜繁种技术规程 Regulations of Suzhou Pak-Choi Seed Breeding Technology 2011-11-10发布 2012-01-10实施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1937-2011 前 言 青菜又称不结球白菜、小白菜,北方称油菜,“苏州青”青菜是以叶片为产品的十字花科芸薹属白 菜亚种普通白菜的一个变种。原产于苏州,已具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江苏省大范围种植。1984 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 为了规范“苏州青”青菜种子繁育技术,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林局提出。 本标准由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雪梅、陈虎根、鲍忠洲、尹渝来、江扬先、董建明、徐溟、王若莺、胡素珍、 尹雪群、陈大龙、张胜、赵小娟、林惠鸣、严龙、韩建军、孙芳芳。 DB32/T 1937-2011 “苏州青”青菜繁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苏州青”青菜繁种的种子质量、产地环境、种子来源、隔离要求、生产技术、种子 收获和加工、种子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苏州青”青菜种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16715.2—1999 瓜菜作物种子 白菜类 GB/T 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T 832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所有部分)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4 5 6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16715.2-1999的规定。 产地环境 应符合GB/T 18407.1—2001的规定。 种子来源 凡符合生产原原种、原种和良种标准的种子均可作为种子种源。 隔离要求 生产良种采用空间隔离法,即在生产种子的田块四周1000m以内不可种植其它不同品种的青菜、菜 薹、结球白菜、白菜型油菜等易与“苏州青”青菜杂交的作物;生产原种、原原种采用网罩隔离。 7 生产技术 7.1 原原种及原种繁育 1 DB32/T 1937-2011 7.1.1 土壤 肥力一般,地势高爽,排灌方便。 7.1.2 播种期 9月上中旬播种。 7.1.3 定植 10月上中旬,秧苗6叶~7叶时定植,株行距25㎝×25㎝。 7.1.4 选种(株)标准 11月上中旬,选生长健壮、无病毒病、软腐病等病害危害、具有“苏州青”青菜品种固有特性的成 株做种株。 7.1.5 种株移栽 株行距40㎝×50㎝。 7.1.6 隔离 用22目防虫网隔离昆虫。 7.1.7 采种 种子收获应于种角黄熟而未开裂时,从根茎部割取。收割后,可晾晒2d~3d,然后再脱粒,防止与 其它品种混杂。 7.2 良种繁育 播种育苗 7.2.1 7.2.1.1 苗床准备 选择保水保肥力强,三年未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作苗床。苗床要深翻熟化,随后起沟作畦,一 般畦宽 150 cm~160 cm,沟宽 40 cm,沟深 10 cm~15 cm,整平畦面。结合耕翻施足基肥,每 667㎡ 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1000㎏,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 7.2.1.2 播种 7.2.1.2.1 播种期 一般可在10月上中旬播种。 7.2.1.2.2 播种量 每667㎡苗床用种0.75㎏~1.0㎏,撒播。苗床与大田种植面积之比为1:(6~8)。 7.2.1.2.3 苗期管理 播种后应及时浇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真叶长出1片~2片后,间苗2次~3次,苗距3㎝~5 ㎝,促使秧苗整齐一致。结合间苗拔除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每次间苗后每667m 2 追施尿素5 ㎏~6㎏。 2 DB32/T 1937-2011 7.2.2 移栽 7.2.2.1 田块选择 应选择地势高爽、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力适中、排灌方便的田块。 7.2.2.2 大田准备 前茬作物收获后,每667㎡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1500㎏~2000㎏,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 ㎏~25㎏作基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2002的要求,施肥后翻耕、开沟作畦、整细耙平。一般 畦宽150 cm~160 cm,沟宽40cm,沟深20 cm。 7.2.2.3 秧苗要求 苗龄35d~40d,具有5片~6片真叶的壮苗。 7.2.2.4 移栽密度 一般在11月中下旬移栽。株行距20㎝×20㎝,每667㎡栽植12000株~13000株。 7.2.2.5 田间管理 7.2.2.5.1 查苗补棵 移栽后5d~7d进行查苗补棵。 7.2.2.5.2 肥水管理 移栽后及时浇活棵水,以后每天早晚补水1次~2次,直至成活。植株生长期间,一般灌水与追肥 相结合,缓苗后追肥 3次~4次,每667㎡追施尿素 4.0㎏~5.0㎏,结角期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 (15-15-15)每667㎡10㎏~15㎏,并喷硼肥一次,每667㎡施用硼砂100g~200g兑清水100kg喷 雾。 7.2.3 去杂、去劣 在抽薹开花前拔除不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生长细弱、病虫危害的植株。留下生长健壮,具有本品 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作种株。 7.2.4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7.2.4.1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 主要虫害有:蚜虫、黄曲条跳甲、菜粉碟(菜青虫)、小菜蛾。 7.2.4.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 辅”的无害防治原则。 7.2.4.3 防治方法 7.2.4.3.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深耕晒垡,清洁田园,及时除草,科学用肥,加强管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