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32∕T_1898-2011水稻品种_扬粳4227PDF

DB32∕T_1898-2011水稻品种_扬粳4227PDF

中国植物***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17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2/3/21(发布于北京)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65.020.20 B 22 DB32 备案号: 江 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1898-2011 水稻品种扬粳4227 Rice Cultivar Yangjing 4227 2011-09-25发布 2011-12-25实施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 1898-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制定由扬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制定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正元、谭长乐、王宝和、李爱宏、李育宏、周长海、张小祥。 I DB32/T 1898-2011 水稻品种扬粳4227 1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扬粳4227的来源和类型、主要特征特性。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扬粳4227。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404.1—2004 GB/T 17891—1999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优质稻谷 3 来源和类型 来源 3.1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99年用本所育成品系扬粳7057作母本、黄叶9520作父本杂交, 2005年稳定,2006~2008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9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扬粳4227(苏审稻200912)。 3.2 类型 属早熟晚粳稻品种。 4 主要特征特性 特征 4.1 4.1.1 苗期 矮壮直立,芽鞘色绿色,叶鞘色(基部)绿色,叶片深绿色。叶片较挺直,基茎扁宽。 4.1.2 成株 株高(94~98)㎝,主茎地上部(6~7)个伸长节间,总叶片数(18~19)张,单株成穗(10~ 11)个,茎杆节的颜色浅绿色,茎秆粗壮坚实,叶片角度直立,叶色深绿色,剑叶叶片曲度反卷,成熟 时单茎保持(3~4)张绿色叶片。 4.1.3 穗部 穗层整齐,穗半直立状,穗长(16~18)㎝,着粒密度(8~9)粒/㎝,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 实率(91~92)%,千粒重(27~27.5)g。颖花柱头颜色白色,颖壳茸毛多,颖尖色秆黄色,无芒,护 颖长度中,护颖色秆黄色,颖壳色秆黄色。谷粒形状阔卵形;米粒长宽比1.9。 1 DB32/T 1898-2011 4.2 特性 4.2.1 生育期 全生育期(154~158)d。 4.2.2 分蘖性 分蘖性较强。 4.2.3 抗逆性 4.2.3.1 稻瘟病抗性 对苗期稻瘟病生理小种B29、C13、D5、E3、F1、G1、抗性分别为0、0、0、0、0、0级,中抗穗颈瘟(2 级)。田间表现抗级。 4.2.3.2 白叶枯病抗性 对白叶枯菌群KS-6-6、浙173、PX0-79、JS-49-6抗性分别为5、1、1、1级。田间表现抗级。 4.2.3.3 纹枯病抗性 对纹枯病强致病型菌株 HR 9接种鉴定,纹枯病接种鉴定为 MR级,田间表现抗级。 4.2.3.4 条纹叶枯病抗性 条纹叶枯病抗性接种鉴定发病率为3.25~4.65,均表现抗级,田间抗性强。 4.2.3.5 抗倒伏性 抗倒性较强。 4.2.3.6 抗穗芽性 稻谷田间无穗发芽现象。 4.3 4.4 适应范围 适宜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稻谷品质指标 稻谷品质指标应符合GB/T 17891—1999中一级的要求,详见表1。 表1 品质指标 项 目 GB/T 17891—1999中指标 实测指标 83.3 72.2 67.4 7 糙米率,% ≥ ≥ ≥ ≤ ≤ ≥ ≥ 81.0 —— 66.0 10 精米率,% 整精米率,% 恶白粒率,% 恶白度,% 1.0 0.4 粒型(长宽比),% 透明度,级 —— —— 1.9 1.0 2 DB32/T 1898-2011 表1(续) 品质指标 项 目 GB/T 17891—1999中指标 实测指标 20.0 直链淀粉含量,% 胶稠度,㎜ ≥ 15.0-18.0 80 ≥ ≥ ≥ 86.0 碱消值,级 —— 7.0 蛋白质含量,% —— 8.1 4.5 产量结构 (600~650)㎏/亩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0~22)万/亩以上,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1~ 92)%,千粒重(27~27.5)g。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