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020.20 B22 D B 32 备案号: 江 苏省地方标准 DB32/T1758—2011 中筋小麦宁麦16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TechnicalRegulationforMediumGluten WheatCultivarNingmai16 2011-05-06发布 2011-07-06实施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32/T1758—2011 目 次 前 言.................................................................................................................................................................I 1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2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籽粒品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产量及产量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5栽培技术要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I DB32/T1758—2011 前 言 本品种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该品种 经多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表现增产潜力大、中筋品质较稳定、中抗赤霉病和高抗梭条花叶病,为 规范生产管理,提高其产品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杨学明、张鹏、张平平、任丽娟。 I DB32/T1758—2011 中筋小麦宁麦16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筋小麦宁麦16生产的籽粒品质、产量和产量结构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中上等肥力田块 种植的宁麦16,其它类似中筋小麦品种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1351-2008小麦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7320-1998专用小麦品种品质 DB32/T504无公害农产品肥料要求 3籽粒品质 容重≥770g/L,水分≤12.5%,不完善粒≤6.0%,籽粒蛋白质含量≥13.0%,面粉湿面筋含量≥28.0%, 沉降值30.0~45.0ml,吸水率≥56.0%,稳定时间3~7min,最大抗延阻力200~400E.U.,拉伸面积40~ 80cm。 2 4产量及产量结构 4.1产量水平 产量400kg/亩以上。 4.2产量结构 每亩有效穗28万~30万,每穗粒数38粒~40粒,千粒重40g~42g。 5栽培技术要点 5.1种子 商品种的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 5.2播种 5.2.1最适播种期 1 DB32/T1758—2011 10月25日至11月5日。 5.2.2播种量 基本苗12万/亩~16万/亩,具体用量按式(1)计算: 播种量 基本苗数(万) = …………………………(1) (kg/亩) 每公斤种子粒数×发芽率(%)×出苗率(%) 5.2.3播种方式 板茬少免耕机条播,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距25cm,播深2~3cm。 稻板茬免少耕机械均匀撒播,当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含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可采用江 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分院改造的机械进行播种,改条播为均匀撒播,可实现先条播后灭茬浅旋盖籽,实 现土壤含水量较高条件下的免少耕机构均匀条播。 5.3开沟和水分管理 5.3.1外三沟 外三沟在前作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沟沟相通,逐级加深。隔水沟深100cm以上,导渗沟深120cm 以上,排水沟深150cm以上。 5.3.2内三沟 内三沟于播种后进行机械开沟或人工开挖。每2m~3m开挖一条竖沟,沟深20~30cm。距田两端横 埂2m~3m,各挖一条横沟。 5.3.3水分管理 播种期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60%,播种后灌水,确保齐苗。冬春注意清沟理墒,保持沟系畅 通,达到排水顺畅,雨止田干。 5.4施肥 5.4.1测土配方施肥原则 根据不同肥力状况及中筋小麦需氮量较大,中后期吸收氮素能力较强,氮素转化快的特点,提出中 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原则:以产定氮,因缺补缺,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磷钾微肥,实行前氮后移,分 期追肥,后期补施叶面肥。 5.4.2肥料用量 纯氮14kg/亩~16kg/亩,P2O57kg/亩~8kg/亩,K2O7kg/亩~8kg/亩,氮磷钾比例N:P2O5:K2O =1:0.5:0.5。 5.4.3运筹比例 氮肥的施肥比例以基肥:追肥为5:5,追肥中壮蘖肥与拔节肥比例约为1:1;磷、钾肥全部作基肥使 用。 5.4.4运筹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