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11.220 DB13 B 4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1390—2011 羊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2011-05-10发布 2011-05-2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DB13/T 1390—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畜牧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银钱、王谦、刘文科、窦炳军、张英杰、王新芳、范志刚、李会庆、张胜利、 潘建斌、闫胜鸿、尚慧、葛娜、刘会芳、杨波、张亮、杜占宇、崔明江、王红、孟君丽、马慧钟。 I DB13/T 1390—2011 羊链球菌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羊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等。 本标准适用于养羊场(户)及动物疫病诊疗单位对羊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NY 5030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149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羊链球菌病 由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停乳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羊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颌下淋巴 结和咽喉肿胀、大叶性肺炎、呼吸困难、各脏器出血、胆囊肿大、多发性关节炎为特征。 4诊断 4.1病原 由 C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停乳链球菌,球型或椭圆型,呈革兰氏阳性。 4.2流行特点 4.2.1易感动物 绵羊易感性高,山羊次之。 4.2.2发病季节 一般发生于冬、春季节。 4.2.3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的潜伏期为3 d~10d,发病率为15%~24%,死亡率为80%以上。 1 DB13/T 1390—2011 4.2.4传播途径 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羊与羊之间的接触或污染排泄物传播,损伤的 皮肤、粘膜,运输工具及羊虱、蝇等吸血昆虫也可造成本病传播。新疫区常呈流行性发生,老疫区则呈 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4.3临床症状 4.3.1最急性型 病初无明显症状,常于1 d内死亡或清晨在检查圈时发现死羊。 4.3.2急性型 急性型可见如下临床变化: a)初期体温升高到41℃以上; b)呼吸困难、精神不振; c)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 d)口流涎水,鼻孔流浆液性、脓性分泌物; e)咽喉部及下颌淋巴结肿大,有时舌肿大; f)眼结膜充血,有时可见眼睑、嘴唇、面颊及乳房部位肿胀; g)粪便松软,常带有黏液或血液; h)病死前常有磨牙、呻吟及抽搐现象。 4.3.3亚急性型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嗜卧、不愿走动,走时步态不稳,咳嗽,鼻流粘性透明鼻液,病 程1~2周。 4.3.4慢性型 发热轻微,病羊食欲不振,消瘦,腹围缩小,步态僵硬,有的病羊咳嗽,出现关节炎。病程1个月 左右。 4.4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如下病理变化: a)尸僵不全; b)咽喉部粘膜高度水肿; c)胸腔积液,各脏器浆膜面常覆有粘稠、丝状的纤维素样物质; d)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 e)肺水肿、气肿、出血、肝变,有时肺脏尖叶有坏死灶,肺脏常与胸壁粘连; f)肝脏肿大,表面有少量出血点,胆囊肿大2-4倍,胆汁外渗; g)肾脏质地变脆、变软、肿胀、梗死,被膜不易剥离; h)脑实质血管充血、出血。 4.5病原学诊断 4.5.1病料采集 2 DB13/T 1390—2011 采取鼻咽分泌物、血液、脓汁、胸水、肝脏、脾脏等作为病料。 4.5.2镜检 取病料制成涂片或触片,干燥、固定、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常成对 或3~5个短链排列的球形或椭圆形链球菌,有荚膜,如采取腹腔或心包液等液体病料,成长链排列。 4.5.3分离培养 4.5.3.1将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于37℃培养24 h,可见灰白色、圆形、隆起、光滑、半透明的 小菌落,直径0.5 mm~1mm,多数在菌落周围出现明显的 β型溶血环。取菌落涂片镜检,可见多数 呈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4.5.3.2挑取菌落接种在血清肉汤中培养,培养液初均匀浑浊,随后出现颗粒状沉淀,上清液透明。 取菌液涂片,镜检,则可见多数长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4.5.4动物接种试验 将纯化的细菌接种在血清肉汤内,37℃培养18 h~24h,取0.2 mL~0.5mL细菌培养物,腹腔 注射给3~5只小白鼠,同时设立3只小鼠对照,腹腔接种等量的血清肉汤。接种细菌培养物的试验组 小鼠一般于接种后72 h出现精神沉郁,被毛倒立,呼吸急促等症状,多于5d内死亡,但毒力低的菌 株常不导致小鼠死亡。对照小鼠未见异常。剖检可见试验组小鼠肝、脾、肺有少量出血点。取肝脾涂片 染色镜检, 发现有革兰氏阳性球菌,从心血、肝、脾、肾内可分离到链球菌。 5防治 5.1预防 5.1.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抓膘、保膘及保暖措施,避免拥挤。 5.1.2做好羊圈及有关场地、用具的消毒工作,消毒药的选择和消毒程序按 NY 5030和 NY5149 的规定执行。 5.1.3坚持自繁自养,不要从疫区调进羊只。需引种时,应按照 GB 16549进行检疫,并隔离45d, 检疫合格后才能混群。 5.1.4每年春、秋季分别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普遍的预防注射。背部皮下注射3 mL,3 月龄内羔羊14 d~21d后再免疫注射1次。 5.2治疗 5.2.1早期可用磺胺六甲氧嘧啶肌注,按0.2 mL/kg剂量,首次加倍,每天1次,连用3d;或青霉 素80~160万 IU,每天2次,连用3d。同时给病羊饮口服补液盐和维生素C。 5.2.2重症羊可先肌注尼可刹米,再用盐酸林可霉素肌注,每天1次,连用5 d~7 d。同时用特效先 锋50~150万 IU,加地塞米松2 mg~5mg,0.5%盐水250 mL~500 mL,维生素 C 5mL~10mL, 维生素 B125mL~10 mL,混合一次缓慢静注,每天2次,连用2 d,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