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JlmJJ JGJ/T 12 -2019 P 备案号 J 2747-2019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2019 -07 -30 发布 2020 -01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2019年第 209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 / T 12 -2019,自 2020年 1月 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轻 骨料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JGJ 12 -2006和《轻骨料混凝土技术 规程 )) JGJ 51 -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 (www. mohurd. gov. 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9年 7月 30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 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 [2014 J 189号)的要求,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 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 本规定 ; 4.材料; 5 .配合比设计; 6 .结构设计计算; 7 .构造及 构件规定; 8.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9.生产与施工 ; 10.质量检 验和验收。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修订了轻骨料?昆凝土配 合比设计相关参数; 2.修订和完善了矿物掺合料内容; 3 .增加 了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要求; 4.增加了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 胡落度和扩展度的允许偏差的规定; 5.增加了轻骨料?昆凝土拌 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的规定; 6 .增加了对于不同抗冻 等级和抗硫酸盐等级的轻骨料混凝土相应配合比关键参数的要 求 ; 7 .分别增加了复合矿物掺合料、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 和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最大掺量的规定; 8 .修订了蓄 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9.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 0010相协调,修订了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大裂缝 宽度计算公式、受弯构件短期刚度计算公式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 北三环东路 3 0号;邮编: 100013)。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 利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 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金隅海凝土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方远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建工华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丁戚朱爱萍王晶邵永健 王跃伟赵勇王建平周永祥 张川于秋波沈红梁杨正宏 孙立新劳裕华李建辉杨利民 叶武平单星本丁建彤梁学明 於林锋杨再富高芳胜杨根宏 何更新徐景会姜正贵王祖琦 杨飞朱光华张劲松周华林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委宇刘加平石云兴吴体 韩林海郝挺宇郑文忠丁庆军 杨琦高金枝李晨光 目次 l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 . . ..… .. .....… .. . . ............….......... . .. .. .… 2 2. 1 术语 ………………………………………………… … …… 2 2. 2 符号 ……… … …………………………… … ………........ . 3 3 基本规定 … ·…………………………………………… … ….. 6 4 材料 … … ..…………………………………………………… . 7 4. 1 原材料及钢筋 ……………………………... . . .. .……… …. 7 4.. 2 轻骨料棍凝士性能 ………………………………………… 8 5 配合比设计… . . . . . .......... . ...... . ... ... .. . .............………… . 17 5. 1 一般要求 ........…………………………………………. 17 5. 2 配制强度的确定 …………………………………………… 1 7 5. 3 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要求 ………………………………… 18 5. 4 配合比设计参数选择 …… ……... . .. . .……………………. 20 5. 5 配合比计算与调整 ……………… . .... . .. .…………………. 24 6 结构设计计算 …………....... . . . . ... .. . ..….............. . .. ... .. . 29 6. 1 一般规定 ……………………………………........……. 29 6. 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般规定 …………………….. . .... . …. 29 6. 3 受弯构件 ………………………………………………… 33 6. 4 受压构件 ………………………………………………… 36 6. 5 受拉构件 ………………………………………………… 40 6. 6 受扭构件 ………………………………………………… 40 6. 7 受冲切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