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标准 > 行业标准 > 地方标准 > DB34∕T_3377-2019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热失控测试方法PDF

DB34∕T_3377-2019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热失控测试方法PDF

原创动力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锂离子 DB34 电动汽车
资料大小:459KB(压缩后)
文档格式:PDF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1/12/25(发布于广东)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ICS 43.080 T 47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377—2019 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 Test method of thermal runaway of lithiu ion traction battery cell for electric 2019-07-01发布 2019-08-01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 337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大班、胡淑婉、张勤才、刘波、鲁扬、郭圆圆、胡孝伟、王青松、张峥、李 晓俊、王萍、李世明、朱丹丹。 DB34/T 3377—2019 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热失控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简称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的术语和定义、符 号、测试方法和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41 GB/T 19596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41、GB/T 19596 中界定的 3.1 锂离子电池单体 含有锂离子的能够直接将化学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装置,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 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3.2 热失控 therma 锂离子电池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度不可控上升的现象。 3.3 自放热 self-h 锂离子电池由于自身的内部放热反应导致其温度升高的现象。 起火 fire 锂离子电池发生持续燃烧(火焰持续时间大于 1 s)。 注:火花及拉弧不属于燃烧。 DB34/T 3377—2019 3.5 爆炸 explosion 突然释放足量的能量产生压力波或者喷射物,可能会对周边区域造成结构或物理上的破坏。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I1: 1 h 率放电电流(A),其数值等于额定容量值。 5 测试方法 5.1 环境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测试应对湿度为 10%~90%,大气压力为 86 kPa~106 kPa。 5.2 测量仪器、仪表准确度 测量仪器、仪表准确度满量程应满足以下要求: ——电压测量装置:不低于 ——电流测量装置:不低于 ——温度测量装置:±0.01℃; ——时间测量装置:±0.1% ——尺寸测量装置:±0.1% ——质量测量装置:±0.1% 5.3 数据记录频率 5.3.1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数据记录频率为 5.3.2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过程数据记录频率为: a)0.5 min内 b)0.5 min内 5.4 测试准备 5.4.1 试样检查 5.4.1.1外观 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目测检查锂离子电池的外观,不应有形变及裂纹。表面应干燥、无毛刺、无 外伤、无污物,标识正确、清晰。 5.4.1.2极性 用电压表检测锂离子电池的极性,端子极性应正确、清晰。 5.4.1.3 外形尺寸及质量 2 DB34/T 3377—2019 用量具和衡器测量锂离子电池的外形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 5.4.2 绝热腔选取及核查 5.4.2.1绝热腔应满足方便锂离子电池取放的要求,绝热腔壁与置于其中的锂离子电池的各部位距离 均不低于 5 cm。 5.4.2.2使用与待测锂离子电池形状、尺寸相同的铝块样品(铝纯度≥99.9%),按照 5.5,对绝热 腔进行核查。温度量程范围内,检测到铝块的温升速率均小于 0.02℃/min为核查合格。否则,核查不 合格。核查合格后方能使用,保证绝热腔密封和绝热。 5.4.3充电 5.4.3.1锂离子电池先以 1 I1(A)电流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搁置 1 h,然 后按企业提供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 5.4.3.2。。。。。。以下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