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873—2019 麦茬绿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9 - 30发布 2019 - 12 - 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君霞、朱旭、秦娜、宋迎辉、平西栓、代书桃、胡卫丽、朱灿灿、李春霞、 马春业、杨厚勇、马会丽、段俊枝、杨科、范艳萍、李丽华、王春义、许阳、宋江春、王丽、张智信。 麦茬绿豆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茬绿豆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主要病 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和种子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麦茬绿豆机械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2010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7415—2008 农作物种子贮藏 JB/T 5117—2017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技术条件 JB/T 10293—2013 单粒(精密)播种机技术条件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麦茬绿豆 小麦收获后免耕播种的绿豆。 3.2 机械化收获 改进的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 4 产地环境 适宜选择肥力较好、保水保肥、排灌良好、适合机械化操作地块种植,避免选用过碱性(PH值≥8) 土壤和低洼易涝的地块。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2016规定。 5 播前准备 5.1 品种选择 品种适合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株型直立紧凑,底荚果与地面有一定的高度,结荚集中、成熟相对一 致,主茎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 5.2 种子处理 5.2.1 选种 播种前利用风选、水选、机械清选,去掉小粒、病虫粒、破损粒、杂粒等,选留饱满大粒种子备播。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2010规定。 5.2.2 晒种 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 d~3 d。 5.2.3 拌种 用根瘤菌肥(3亿个/g)每667 m2用量120 g~130 g拌种,也可用钼酸铵3 g、硼砂3 g~5 g拌种, 或用1%的磷酸二氢钾拌种。 根腐病严重的地块,可用25%多菌灵按照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或多·福·克 1:100拌种。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2007规定。 5.3 造墒 播前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2005要求。 6 播种 6.1 播种时间 麦收后抢墒播种。适宜播期6月中旬以前。 6.2 播种机要求 根据产地环境,选择适宜穴播机,播前调试,保证种肥隔离5 cm~7 cm,行距40 cm~50 cm,穴 距15 cm~17 cm,每穴1粒~3粒,深度3 cm~5 cm。所选机具应符合JB/T 10293—2013要求。 6.3 播种密度 根据粒型大小每667 m2播种量1.0 kg~2.0 kg。每667 m2留苗密度12000株~15000株。 6.4 施肥 小麦收获后及时随播种施种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10 kg~15 kg。肥料 施用应符合NY/T 496—2010规定。 6.5 镇压 土壤墒情差,播后及时镇压。 7 田间管理 7.1 封闭除草 播后苗前,每667 m2选用33%二甲·戊乐灵乳油175 ml常量喷雾。农药使用应NY/T 1276—2007规定。 7.2 中耕除草。。。。。。以下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