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4789.29—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20200911发布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犌犅4789.29—2020 Ⅰ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本标准与GB/T4789.29—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 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修改了范围;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检验程序; ———增加了结果报告; ———增加了附录A。 犌犅4789.29—2020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犅狌狉犽犺狅犾犱犲狉犻犪犵犾犪犱犻狅犾犻 (犘狊犲狌犱狅犿狅狀犪狊犮狅犮狅狏犲狀犲狀犪狀狊subsp.犳犪狉犻狀狅犳犲狉犿犲狀狋犪狀狊)]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2.1 实验室常规灭菌设备。 2.2 冰箱:2 ℃~8 ℃、-20 ℃~-30 ℃。 2.3 恒温培养箱:26 ℃±1 ℃、36 ℃±1 ℃。 2.4 恒温水浴锅:46 ℃±1 ℃。 2.5 显微镜:10倍~100倍。 2.6 均质器。 2.7 离心机:3000r/min。 2.8 电子天平:感量0.1g。 2.9 比浊计。 2.10 锥形瓶:容量100mL、500mL。 2.11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直径150mm。 2.12 无菌透明玻璃纸、滤纸。 2.13 无菌灌胃器:1mL。 2.14 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2.15 小鼠:18g~20g,每一批次试验应使用同一品系的KM 或ICR 小鼠。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GVC 增菌液:见A.1。 3.2 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mPDA):见A.2。 3.3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见A.2.1。 3.4 PCFA 培养基:见A.3。 3.5 马铃薯葡萄糖半固体琼脂:见A.4。 3.6 卵黄琼脂:见A.5。 3.7 革兰氏染色液:见A.6。 3.8 氧化酶试剂:见A.7。 犌犅4789.29—2020 2 3.9 HughLeifson培养基(O/F试验用):见A.8。 3.10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验用):见A.9。 3.11 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MR 和VP试验用):见A.10。 3.12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见A.13。 3.13 苯丙氨酸培养基:见A.14。 3.14 糖发酵管:见A.15。 3.15 半固体琼脂:见A.16。 3.16 抗O 多价血清、型特异性因子血清(OⅢ、OⅣ、OⅤ、OⅥ、OⅦ、OⅧ)。 3.17 生化鉴定试剂盒。 4 检验程序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程序 犌犅4789.29—2020 3 5 操作步骤 5.1 样品处理 无菌操作称取25g(mL)样品,置入盛有225mLGVC 增菌液的无菌均质袋中(鲜银耳样品取1g, 用剪刀剪碎,加入盛有20mLGVC 增菌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或置 入盛有225mLGVC 增菌液的无菌均质杯中,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1 min~2 min;若样 品为液态,振荡混匀。 5.2 增菌 将上述样品增菌液置36 ℃±1 ℃培养20h~24h。 5.3 分离 用直径3mm 的接种环取增菌液一环,分别划线接种于mPDA 平板和PCFA 平板,36 ℃±1 ℃培 养24h~48h。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各个平板上菌落特征见表1。 表1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不同分离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培养基菌落特征 mPDA 平板 培养24h后,菌落1 mm~2 mm,紫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培养48h后,部分 菌落中心可有呈草帽状凸起 PCFA 平板培养24h后,菌落0.5mm~1mm,灰白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卵黄琼脂平板 培养24h后,。。。。。。以下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