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 65.020 B 65 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3105—2019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Stauronematus platycerus(Hartig) (发布稿) 2019 - 10 - 23发布 2020 - 04 - 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林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北京市门头沟区 林业工作站、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宗世祥、李涛、孙淑萍、黄瑞芬、王涛、盛茂领、黄维正、王西南、武海卫、 张艳星。 杨直角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直角叶蜂Stauronematus platycerus(Hartig)虫情调查、防治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杨直角叶蜂和杨树其他叶蜂类害虫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2024—2012 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杨直角叶蜂 Stauronematus platycerus(Hartig) 又名杨扁角叶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后爪叶蜂属 Stauronematus,是杨树Populus spp.等的重要食叶害虫。各虫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国内外分布参 见附录A。 4 虫情监测 4.1 线路踏查 幼虫危害期,在寄主分布范围内,沿林道、河渠、农田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线路进行踏查,采取机 械取样法选取100株,查看杨树叶片是否有窗斑,孔洞等被害情况(参见附录A)。将踏查结果填入线 路踏查记录表,相关表格参见附录B。确定发生地点和范围后,根据需要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 4.2 标准地调查 4.2.1 标准地设置 在杨直角叶蜂发生区,以小班为单位,有虫株率达到10%以上的林分,设立标准地详查。标准地面 积一般为0.2 hm2~0.3 hm2,标准地内寄主树种不少于100株。 4.2.2 确定标准株 标准地内,一般片林采用对角线法、“Z”字形法随机抽取标准株;林网可每隔10株~20株选取1株进 行调查;每块标准地一般选取标准株不少于30株。 4.3 调查方法 幼虫发生期,记录每个标准株是否有幼虫危害,并将结果记入调查统计表,统计有虫株率,失叶率, 相关表格参见附录B。 4.4 发生程度指标 发生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划分标准参考LY/T 1681—2006对食叶类害虫的相关规定。 表1 杨直角叶蜂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调查阶段 统计指标 发生危害程度 轻(+) 中(++) 重(+++) 幼虫 失叶率(%) <20 20≤~<60 ≥60 5 防治策略及方法 5.1 防治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以改善杨树林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强 营林措施,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在防治杨树其他重要食叶害虫的同 时兼顾该类害虫的防治。 5.2 防治方法 5.2.1 营林防治 适地适树造林或营造混交林。造林设计时,注重选用杨树优良品种与适宜的乡土树种,实行块状或 带状规划,间植其他适宜树种。具体技术按GB/T 15776的规定执行。 5.2.2 药剂防治 5.2.2.1 参考药剂、用量及方式 参考药剂、用量、施药方式等参见。。。。。。以下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