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四十年代:活着就是幸福 兵荒马乱的年代,伤痕累累的中国,颠沛流离的百姓,一次次对于和平的苦苦向往,那么年代的幸福仅仅只是“活着”,仅此而已。 五十年代:节俭就是幸福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安稳日子。但由于收入低,家家户户过的都是紧日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你没钱,我没钱,社会主义刚发展。” 六十年代:吃得饱才是幸福 60年代后,我国进入严重商品短缺时代。为保障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各种票证应运而生。“副食品,粮布票,它比生命还重要;半斤肉,二两油,宝书一举不知愁”。这种现象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消失。 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七十年代:有余钱就是幸福 从70年代开始,老百姓的“革命”热情开始降温,消费欲望逐渐抬头。当时老百姓的理财观念普遍出现了“自行车,半导体,不吃不喝也要你;绿军褂,警察蓝,纳双鞋底就过年”。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末期才告结束。 八十年代:脱贫就是幸福 从80年代开始,我国改革开放正式启动,从此,中国老百姓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花钱买方便”、“时间就是金钱”、“三轮车,一杆秤,跟着小平闹革命;十亿人,八亿商,做梦都想奔小康”。 九十年代:赚钱就是幸福 进入90年代,历经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水平已经今非昔比。社会商品极大丰富,人民收入迅速提高,老百姓的消费、投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呈几何式增长,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如今:财富保值增值才是幸福! 从2014年以来,我过GDP增速放缓,2018年达到近30年来最低水平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波动,在长期“L型”走势下,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中美贸易摩擦、全球降息浪潮 央行六次降准、理财收益下调 投资者避险心理增强,百姓求稳心理增强,鑫享至尊的安全稳定。 事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中最被广泛关注的一点 即为打破刚性兑付 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资产新规:打破刚兑 短短5年,余额宝从6%到2% 金融爸爸已经 彻底不爱房地产了 金融和地产已彻底决裂! 广州:首套房利率,现在上浮到10%。兴业、浦发已上浮至15%。二套房基本上都已上浮至15%-20%。 杭州:多家银行首套房在原来上浮5%-8%的基础上,上调至10%;二套房上浮至15%。 苏州:银行首套房主流上浮25%,二套房上浮30%! 郑州:首套房上浮20%。 限购,限贷,摇号,利率上涨 投资成本一高再高! 银行未来可能不再签订固定利率的房贷,而是要求利率浮动,还贷金额随时调整,如果房贷利率继续上行,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负担加重! 房价在金融端只会越收越紧,越是金融市场宽货币、宽信用的时候,房地产市场要收的更紧。 房市起飞困难,房贷利率恐持续上行! 利率持续上行,资格进一步加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