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地产 > 地产前期 > 城市规划 > 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

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

tonglin***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14486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20/5/1(发布于上海)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
2011年6月
目录 1. 规划研究 2. 市域规划 3. 中心城区规划 4. 远景X年概念规划 5. 专项规划
1. 规划研究 1.1规划背景 1.2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3规划重点 1.4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1.1规划背景 1.1.1 发展环境变化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焦点; 铜陵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挑战
铜陵的制造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但产业结构偏重工业; 铜产业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也造成了较大的环境代价
1.1.2区域竞合促进铜陵城市功能提升
十一五以来国家提出主体功能区战略,并在2009年以来集中出台了一系列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国土开发格局正在形成。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是区域竞合格局中提升铜陵城市地位的关键
2009年国务院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省迄今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安徽省以皖江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启动新一轮发展。
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铜池一体化发展”,江南集中区
一轴双核两翼布局 沿江发展轴——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 合肥、芜湖双核 滁州、宣城两翼
1.1.3区域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区位条件
沿江、跨江交通设施大规模建设,高铁建设,将对铜陵新一轮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铜陵是皖江地区区域性交通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区,随着区域交通建设的加快,将极大改善目前铜陵的交通区位环境。
1.1.4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特征, 铜陵既处在空间规模快速增长时期,也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型带来的产业结构、乃至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调整
2003年与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比较
城市空间拓展受到“山、水”限制, 污染工业布局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生长受到空间门槛限制
区域交通与城市布局的矛盾突出 铁路分割城市, 城市近期拟建的大型项目趋向“边缘化”, 路网结构与产业布局关系脱节, 交通功能混杂。
工业用地布局不合理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单中心结构与发展重心转移存在矛盾。 工业类型和主导风向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用地受限,空间发展重心逐步向北、东偏移,生活与产业在使用空间资源时缺乏协调、同步。 未能形成具有凝聚力和独特形象的新的城市中心区。 跨越式发展动力不足
工业用地2010年近期规划与08年现状比较
2010年近期规划与08年建设用地现状比较
1.1.5城乡社会经济转型
2007年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对于皖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强调资源永续和生态保护。 中部崛起正处在中国城市化战略转型的重要阶段
1.2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2.1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优势与不足)
十一五期间,铜陵的经济规模连续跨越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台阶, 2005年以来GDP保持17%的年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全省第一位。 2010年GDP总量相当于2005年的2.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8.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1) 铜陵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
2) 制造业对经济贡献大,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附加值低
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但产业结构偏重工业,而重工业结构又以中低端资源型产业为主,服务业的支撑能力弱。 “三个独大”特点:城市经济中工业独大,工业中重化工独大,重化工中有色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