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内部资料交流8.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
民教育是()
A.中等教育B.幼儿教育C.高等教育D.义务教育
9.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课堂中心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10.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
11.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
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12.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B.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
会
1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
14.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着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
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
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皮格玛利翁效应D.首因效应
内部资料交流1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
习属于()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
16.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
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
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18.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
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
19.在加彼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他认为智力,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那么
认识环境的能力属于()
A.自知智力B.空间智力C.逻辑数学智力D.身体运动智力
20.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
A.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B.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识的方法D.游戏疗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
后括号内打√或×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1995年3月1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
内部资料交流3.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
的方法。()
5.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
6.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7.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8.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
的需要来确定。()
9.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主任了解了学生。()
10.在我国小学里,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11.中小学的教育任务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
1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1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14.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平
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15.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16.教育观察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复杂而多样的关系中,对
学生的活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学生的偶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17.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18.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19.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
20.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内部资料交流三、案例分析题(10分/2题)
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
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
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
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
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
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
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论述题(15分/2题)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
塑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2、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我们应树立什么教育理念
五、阐述题(40分)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