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营销 > 营销策划 > 竞赛策划 > 广西科技大学91_FSC方程式赛车设计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91_FSC方程式赛车设计报告

民航广西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资料大小:418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11/20(发布于广西)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2
分析结果显示,悬架硬点中心点的位移为
-3.971mm,左右悬架各施加+Z和—Z方向的力
4000N情况下计算可得E=1504
3、悬架设计
3.1、设计要求
1、保证赛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
顺性;2、具有合适的衰减振动能力;3、在赛车
制动或加速时保证车身具有较小的俯仰角位移;4、
能够可靠地传递车架与车轮之间所有的力和力
矩。零部件重量轻,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5、
在满足规则要求情况下,做到结构紧凑,占用空
间小,便于布置、维护和保养
3.2、设计思路概述
设计时参考了国内外许多车队的设计参数和
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后,我们按照以下思路进行
了设计:
(1)、选择轮辋和轮胎
(2)、确定轮距和轴距
(3)、根据比赛规则对悬架跳动的要求,设
计侧倾角刚度和偏频
(4)、确定侧倾中心高度
(5)、根据以上参数对悬架几何进行设计、
建模。并用Adams进行初步仿真,对悬架参数的
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6)、布置减震器,并初步确定减振器参数
及减振器传递比等
(7)、建立完善的悬架ADAMS模型,进行仿
真、优化
(8)、对悬架结构细节进行设计以及进行强
度校核计算
3.3、悬架结构和参数
1、由设计计算及仿真优化结果,最后确定悬架平
衡位置时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设计参数前悬架后悬架
悬架偏频3.0Hz2.8Hz
侧倾刚度448.1N*m/deg337.2N*m/deg
侧倾中心高度25mm45mm
减震器弹簧刚度40N/mm43N/mm
减震器阻尼系数0.420.3
悬架传递比1.271.27
主销后倾角3°0°
主销内倾角6°0°
车轮外倾-1°-1°
车轮前束-1°-1°
2、悬架结构布置图
4、动力传动系统
4.1CBR600限流后发动机特性参数
CBR600
排量599CC
功率55kw/11000rpm
扭矩40nm/9000rpm
压缩比12.2:1
进气门早开晚闭角22度、43度
排气门早开晚闭角40度、5度
4.2赛车动力性能
(1)、最大加速度a=6.7m/s
(2)、0-75m加速时间为5.4s
(3)、最高车速Vmax=100km/h
4.3传动方案:
发动机与主减速器间的动力传动有三种传动
方案,即:齿轮传动、链传动和传动轴传动
综合考虑以上传动方式优缺点,本设计采用
链传动方案
根据总布置方案及方程式赛车和大多数跑车
常用的布置方式,传动系布置型式选用中置发动
机后轮驱动型式,将发动机布置在驾驶员座椅与
后轴之间,有利于获得最佳的轴荷分配,提高赛
车的综合性能。动力传递路线如下所示:
发动机→一级链传动→差速器→半轴→驱动

图4-1动力传动系统
传动系参数:
发动机速比:
档位123456
符号
i1i2i3i4i5i6
速比2.6661.9371.6111.4091.2611.166
初级减速比:ig=2.111
主减速器变速比:i0=3.308
在限流的情况下,为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
增加进气量,对赛车进气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及优
化分析,选择进气更好的空气滤清器滤芯,以提
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
5、仪表显示
5.1、车速:通过车速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经
过中央处理器处理,由LED显示在仪表盘
5.2、转速传感器:通过发动机转速传感器采集
曲轴转速信息,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由LED显
示在仪表盘
5.3、油量显示:通过燃油液位浮子式传感器采
集信号,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由LED显示在仪
表盘
5,4、水温度显示:由水温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
经过中央处理器处理,由LED显示在仪表盘
图5-1仪表硬件组成框
6、转向系统
转向系设计目标:(1)、赛车转弯行驶时,全
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防止轮胎滑移或
滑转,提高赛车行驶稳定性;(2)、赛车行驶时,
驾驶员在转动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具有合适
的回正能力并稳定行驶;(3)、赛车在行驶状态下,
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不产生摆动;(4)、
在赛车行驶中,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构件共同工
作时,不能产生干涉,使车轮运动不协调使车轮
产生的摆动应最小;(5)、保证赛车具有较高的机
动性,具有迅速转弯行驶的能力
转向梯形的设计目标是:利用Adams优化横
拉杆的内外断开点坐标来调整梯形结构,达到阿
克曼几何关系,同时满足总布置的要求以及驾驶
的操纵稳定性。其理想的内外转角分别为:37.55
度,26.22度。本赛车采用与独立悬架相配合的中
间输入两端输出的断开式转向梯形,转向机采用
齿轮齿条式转向机。考虑到悬架的设计安装方式,
其转向梯形的布置形式为前轴前方前置梯形。如
图6-1.
图6-1转向机
7、制动系统
7.1、制动方案分析及确定
制动系统设计采用更适用于赛车的盘式制
动,与鼓式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具有结构简单,
尺寸和质量较小,散热性较好,制动效能稳定,
反应时间短等特点。经对比分析,采用双Ⅱ型回
路双独立主缸的简单人力液压制动系,为使得前
后轮获得所需的合理制动力分配比,发挥整车最
大化地利用前后轮的抓地力,我们设置了适合于两个独立主缸使用的平衡杆机构(如图7-1),用
以对制动力进行按需分配
整车制动系统采用四轮四制动卡钳布置。经
计算确定,制动主缸直径18mm,前后轮均采用缸
径33mm的四活塞卡钳,制动盘均为直径220mm
同时,在踏板机构稳定性设计中采用铝型材精铣
出一体式的肋板,力争让制动系统成为赛车优异
性能和车手安全的可靠保障
图7-1.平衡杆机构
7.2、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分析
式中:a—最大减速度;V0—制动初速度;
t1—驾驶员反应时间,一般0.3~1.0s;t2—制动
机构滞后时间,一般为0.015~0.03s;t2—制动器
制动力增涨时间,一般为0.15~0.3s;t2+t2—制
动器的作用时间,一般为0.2~0.9s,液压制动系统
的制动器起作用时间可达0.1s
根据赛车手的专业驾驶素质,本车驾驶员反
应时间可以到t1=0.3s。制动器作用时间由于赛车
性能的要求,可以达到t2=0.02s,t2=0.2s
根据公式,当φ=0.8时地面最大制动减速
度a=φ·g=7.84m/s,当V0=80km/h由式得S=
36.29m<50.7m,满足GB7258-2004的规定。根据
比赛时所用热熔胎特性,可最高设计φ=1.4,则
最大制动减速度a=φ·g=13.72m/s,当V0=80
km/h由式得S=20.66
8、车身设计
8.1、理念体现与设计建模
车身汇众人之构想,融合后首先体现于手绘
图之上,紧扣规则、结合流线与仿生学设计思路
车身整体感强、线条流畅、极具张力,圆头车鼻
的仿生设计既有利于气流顺利通过车身又有利于
压心后移,并配备γ=10°多通道扩散器给予整车
充足下压力提高赛车稳定性。设计固定车身快拆、
合理分块进而可以调整车身拆卸方式,以满足特
定的要求。马赛灰的基调点缀鲜亮橘红、黄、深
褐色,彰显年轻车队的活力与奔放。赛车接近角
13.94°,离去角11.66°,迎风面积为0.926m2
8.2、模拟流场分析
计算机技术与湍流理论的发展,使得CFD在
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对流动
控制方程的数值求解达到对赛车流场特性以及赛
车气动性能研究的目的,最终将结果可视化。车
队使用Fluent对赛车进行模拟流场分析:
图8-1整车与路面总压图
8.3、车身的制作与工艺
车身实物制作工艺采用分模块方法,整体玻
璃钢成型。模具依据车身截面线框图分块切型,
把块状高密度泡沫顺次粘合打磨后用原子灰进行
表面平整光滑处理,得出车身阳模,再在阳模上
反复喷涂三次脱模剂,待干后手糊环氧树脂和敷
玻璃纤维布并掩埋车身紧固件,并结合车身结构
分析优化的结论在应力集中处敷加玻纤剪成的条
状“龙骨”加强筋,之后在车身拐角处开洞避免
树脂集聚,待固化后脱模。最后再对成型玻璃钢
车身美化处理:刮原子灰、打磨、抛光、喷漆、
拉花
a92.25
)(
6.3
12''2'
2oo
vvttS
a2
2)(2''2'21
ovtttt9、赛车三视图
主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