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及案例分析
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
案例
广州友好老年公寓
广州友好老年公寓是由广州友好医院兴办的养老机构,是全国最大的、集养护、托管、娱乐、康复和医疗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公寓主要包括公寓和会所两部分,会所内设老年大学、寿星农庄、怀旧馆、寿星网吧、图书室、老人文化广场、大型歌舞厅、音乐茶座、自选商场等,并且每天都为老人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友好老年公寓环境优良、人情味较浓,因此,除本市市民外,还吸引了众多的香港老人来此养老,是民办养老机构中非常成功的一例.
北京银龄呵护中心
位于西城区北草厂的银龄呵护中心是北京市第一家无障碍老年公寓,是一家五星级标准的养老机构.
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行动主要靠轮椅,银龄中心就把无障碍设施细化到了每一个角落,深入到老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这里所有的地面都是防滑的,所有的墙壁都有两种高度的扶手,所有的电梯都有盲文提示、语音提示.老人居住的每个房间都有数个呼救器,呼救器直通护理站,老人一按,工作人员就可以看到老人所处的方位,及时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呵护中心还委托附近的复兴医院,对老年住养服务、日托服务、康复健身服务等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建立健康档案,保证老人享有医疗服务的快速通道.
银龄呵护中心的服务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已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
盈亏现状分析
有调研资料表明,不同投资主体,不同保障定位,不同服务项目,不同选址分布,不同经营规模,不同创办时期,不同管理理念等因素均会影响到最终的盈亏状况.
相对而言,定位高收入的保障对象比定位中低收入的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主要服务于高龄,生活难以自理者的康复医疗项目比主要服务于较年轻健康者的生活基本项目更能营利;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气旺盛,公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地方比边远乡村,人员稀少,基础设施缺乏,嘈杂喧闹地址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床位较多,面积较大,投资较多的大规模养老服务机构比小规模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创办期较长,市场经验较丰富,顾客资源较稳定的养老服务机构比创办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