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其他资料 > 2017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

2017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

闪电科技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传媒行业 电信行业
资料大小:1869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9/7/5(发布于北京)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25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2017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 指纹魔法:生物识别安全规模达数十亿 DDoS攻击进入太比特时代 5G:发展中的革新,即便在2017年 边缘“大脑”:机器学习移动化 数字化变革: 从组织战略走向行动,从生产工具到生产关系 平板电脑后继无力 电视广告逆势而行 尾注 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团队 主要联系方式 德勤中国的业务联络详情 2 7 12 20 25 34 40 44 51 52 目录 01 2017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目录 指纹魔法:生物识别安全规模达数十亿 认证的因素 确定某人是他(她)表明的身份取决于认证的因素。认证的因素包括 三大类:认知因素(用户所了解的内容,比如密码、PIN或像“你的第一条狗 叫什么名字?”之类的质询-响应。)内在因素(用户所具备的特征,比如签名、生物识别指纹、声纹、虹 膜、脸或视网膜模式8)所有权属性(用户拥有的实物,比如身份证、护照、银行卡或者提 供硬件或软件令牌的数字化设备) 过去被视为可靠的认证因素现在变得不那么可靠了。我们之前讨论过 密码所面临的一些挑战,而且实物有可能被遗失,签名又不是非常安 全的先天内在因素。 智能手机有可能被视为一种功能强大的一体式认证工具,因为它可 以方便地将三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认知:智能手机的使用基于一系列的认知因素,比如通过输入 PIN。从中期看来,它们有可能被用作指纹识别器的补充。如果在生 物识别输入之外还需要额外的认证,可以致电手机提出安全问题 进行质询-响应认证。内在: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样,多因素认证的生物识别数据都是 现成的。所有权:人们一般都随身携带智能手机,如果手机被落下或遗失, 机主很快就能知道。与之相比,如果周五的时候将办公室的门禁卡 落在了上班的地方,可能要到周一才会想起来。护照持有人可能要 在好几个月之后才发现找不到护照了。智能手机作为互联设备,如 果丢失的话,锁定它们的位置更容易。如果手机被盗,可以远程抹 去资料和禁用。如果设备的软件被攻击,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进 行更新。 根据德勤全球的预测,装配指纹识别器 的活跃设备将在2017年初首次突破10 亿。此外,我们预估每一个有源传感器 每天平均使用30次,这就意味着一年 当中全球的总计使用次数为10万亿1。 德勤全球进一步预测截至2017年年底, 在发达国家的所有智能手机当中,大约 40%都将配置指纹识别器。截止2016 年年中,这一比例是30%2。我们预计 在配置指纹识别器的智能手机用户当中, 至少80%的用户会经常用到这一传感器。 在2016年年中,这一比例是69%3 。 在配置指纹识别器的活跃设备中,智能 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占比例将有可能超过 90%4。三年前,只有一些高端型号才采 用了这些传感器;到了2017年,大部 分中端产品都会采用。截至2026年底, 指纹识别器将如同智能手机上的前置摄 像头一样普遍存在。除了那些最便宜的 型号,所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将 具备这一功能。到那个时候,指纹识别 器有可能被集成到一系列的其他设备当 中,从笔记本电脑到遥控设备,用于身 份识别与验证。 智能手机指纹识别器的成功在于:相较 密码,它提供了一种快速而且谨慎的解 锁手机和认证交易的方法(参见侧栏: 认证的因素)。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要 记住愈来愈多的在线帐号的密码并非易 事。截至2020年,平均每个用户将拥 有200个在线帐号5/6。在智能手机上输 入密码尤其麻烦,但大多数人全天都离 不开智能手机。 就指纹识别器而言,每个指纹的设置流 程通常需要花费15-30秒。相应的数据 一般保存在设备上的安全区域中,不会 上传到云端。当识别器上的指纹与保存 在设备上的“图像”相匹配,完成认证。 对于采用电容式传感器的智能手机(截 至2017年初的大部分手机用户),捕 捉到的 这个“图像”是对指纹特征的描 述,包括弓型、环型、螺旋型以及各种 变化,比如毛孔7。 02 2017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 指纹魔法:生物识别安全规模达数十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