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财税 > 金融机构 > 中国银行 > 中国银行2018年年报_总第33期_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42页

中国银行2018年年报_总第33期_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42页

坚韧挺拔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大小:1447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12/23(发布于陕西)
阅读:3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25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要点
2018年年报(总第33期)报告日期:2017年11月30日
● 2017年,全球经济趋于好转,发达经济体同步复苏,
新兴市场较快增长,全球经贸活动回暖。但是,复苏的
力度依然不充分,区域差距依旧较大

● 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将维持稳定复苏的态势,处
于从亚健康走向完全健康过渡的关键时期,局部金融
风险仍需警惕

● 从区域看,美国、中国经济有望稳定较快增长,对拉
美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产生正向影响。欧洲经济走
上全面复苏的新阶段,需要密切关注政经前景

●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描绘的发展蓝图将产生全球性影
响,我们对中长期内全球经济趋势进行展望。此外,专
题分析全球去杠杆化进程及股市泡沫潜在风险

全球经济复苏迎来新转折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26
19801990200020102020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
组长: 陈卫东
副组长: 钟红
成员: 王家强
廖淑萍
陈静
王有鑫
赵雪情
谢峰
鄂志寰(香港)
黄小军(纽约)
陆晓明(纽约)
瞿亢(伦敦)
林丽红(新加坡)
张明捷(法兰克福)
联系人:王家强
电话:010-66592331
邮件:
wangjiaqiang@bankofchina
1980-2017:2.8
——————————————————
——
2018=3.1
%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1 2018年
2018:世界经济从亚健康走向完全健康的关键时期
——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18年)
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力度增强,扭转多年来的疲弱态势。政经领域和宏
观政策面临的不确定性下降,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升,资本市场交投
活跃,大宗商品市场平稳回升。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美
国和欧洲踏上复苏正轨,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

不过,仍需警惕欧洲政经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全球杠杆率水平变化和股市泡沫
化等风险。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描绘的中长期发展蓝图将产生全球性影响,我们
对2020、2035及2050年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趋势进行展望

一、全球经济复苏迎来新转机
2018年将迎来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过去10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严重的
衰退和漫长的复苏之路。回顾10年来经济疲软背后的深刻原因,有助于理解当
前出现新转机的机理及其可持续性,从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作出有效的政
策应对

(一)多因素叠加造就全球经济复苏长期困局
从定基指数对比可以看到,本轮全球经济经历了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
最严重的衰退和最漫长、最不平衡的复苏周期。2008-2009年期间,全球经济在
衰退最深的季度较危机前最高水平下降了3.8%;经过近10年的复苏后,2017
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较危机底部增加约为33%,但是与危机前潜在增速外推的
水平相比,缺口扩大到7.0%(图1)。危机前30年里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0%,
但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3%。同时,新兴市场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与发
达经济体复苏迟滞相并存。到2017年9月,欧元区和日本两个经济体的工业产
淘宝店铺
“Vivian研报”
首次收集整理
获取最新报告及后续更新服务请在淘宝搜索店铺“Vivian研报”
或直接用手机淘宝扫描下方二维码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2 2018年
出仅分别为危机前最高水平的94.9%和88.5%,尚未完全恢复;相比之下,新兴
市场的工业产出水平已比危机前最高水平增长了46.8%(图2)

图1:全球GDP轨迹模拟对比图2:主要经济体工业生产对比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金融危机以来,不论是从需求层面,还是从供给
层面看,都存在着历史性的结构转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长
期弱复苏的新均衡状态

第一,从需求侧看,消费、投资和贸易增速均同步放缓。消费需求下降主
要源于美欧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危机前的消费狂潮受到收入增长、信贷扩张和
产品廉价等多种因素的推动。金融危机导致长期性高失业、去杠杆化进程,由
于缺少收入、信贷和信心的支撑,居民消费犹如被釜底抽薪,步入长期增长迟
滞。投资需求下降则在各国广泛存在。对发达国家而言,投资不仅受到终端需
求下降、信贷紧缩的影响,而且受到财政政策乏力、企业信心不足和投资亮点
匮乏的制约。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中国4万亿刺激政策发挥了
一定支撑作用,但由于外部需求衰退、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
的投资增长乏力。全球贸易增长放缓除了受投资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影响之
外,还有更广泛、更复杂的因素。由于长期收入分配不均,发达国家内向性政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200620082010201220142016
美国
日本
欧元区
新兴市场
全球GDP指数,2000年Q1=100
7.0%
3.8%
全球工业生产指数,2010=100
危机后实际复苏轨迹
危机前增速外推轨迹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3 2018年
策、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新政);此外还有大宗商品市
场不振、地缘政治不稳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从供给侧看,制约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金融监管收紧、
环境与资源约束强化、科技变革缓慢等。人口、资本和技术进步是长周期经济
增长的三大要素。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与全球性供给侧变化长周期正好重叠,
加剧了产出能力下降。从人口因素看,三大经济体同时面临挑战。美国在人口
老龄化加剧之际,劳动参与率大幅下降并在历史低点徘徊(图5);欧盟人口老
龄化已经成为长期挑战,危机后失业率(特别是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中
国进入劳动力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转折点,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五年劳动年
龄人口净减少,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跨越10%的老龄化分界限(图6)。从资本
因素看,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全面趋严,金融机构长期去杠杆化,对实体经济
的支持能力减弱;全球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环境与资源约束强化,企业对长期
投资缺乏信心。从技术进步看,在本世纪初信息革命浪潮之后,新一轮科技变
革处于量的积累阶段,尚未带来爆发式的投资与消费增长点;全球面临劳动生
产率趋势性下降、传统岗位逐渐消失而新产业动力换挡不足等重大挑战

图5:美国劳动参与率与欧洲失业率 图6:中国人口增长及老龄化趋势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791113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61014199019952000200520102015
欧元区失业率(右轴,%)
美国劳动参与率(左轴,%)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