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去一年,整个经济社会都迈入了全面数字化的进程。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
的新型基础设施,不但开始为各个产业的革新提供源动力,而且逐渐构成新型社会管理的主
平台,并为前沿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打造强载体。各行各业的商业企业、公共服务部门、教育科
研机构、公益机构以及文化创意组织等,都希望搭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快车
这些变化正重塑着我们的互联网生态,并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片森林”并非沙
漠中孤独的绿洲,它植根于更庞大而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在数字化背景下,不同产业和区域的
生态之间,开始发生越来越多的关联。它们可能将不再羁于行业、地域等因素带来的条块分割,
紧密地交错起来,让跨界地带产生丰富的创新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数字生态共同体”
这无疑将给我们每一个企业乃至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会与发展空间。在这里,我
希望用七个关键词来描述最近一年来的观察与思考,跟各位合作伙伴一起分享
下面简要展开,与大家一一探讨:
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开始由表及里地融入各行各业的全流程,
线上线下开始打通成为一体
过去几年,“互联网+”项目纷纷落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从简单“触网”,发
展到整体“上云”,把全产业流程镶嵌到更为开放的网络中以激发更多创新,并将决策控制建
立在流动的实时数据上,以大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
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认为,中国创新在“上下行”两条路上求索。我粗浅地理解为,一条
是技术寻求产品落地,另一条是应用需求找技术支持。目前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纵深融合,正
是在“上下行”两条路上发力:一条是从线上往线下做,这是多数互联网公司目前倾力而为的「开放·创想」OPEN CREATION
003
连接,才能更好地优化“智慧体”之间的沟通协作。在不同的场景中,连接匹配着不同的智慧
解决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连接,不再是一件腾讯自己
开发个APP就能完全搞定的事,它需要我们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以及大量专业服务机构一起,
携手打造不同的智慧解决方案。继公众号之后,微信去年与各个领域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小
程序,可以说这是我们对智慧连接的又一种探索与尝试
最近推出的“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就启用了微信小程序进行智慧连接。这是腾讯、
京东以及生态服务机构联手打造的一个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以往我们在
电商平台选购商品,在社交媒体里浏览品牌广告,以及在线下门店购物,这些场景都是孤立分
割的。消费者、品牌商和零售商之间没有建立跨场景的有效连接,更没有做到线上线下数据、
营销方案、会员体系以及物流系统的一体化贯通,难以为消费者进行个性化定制
腾讯将把社交平台、内容平台与京东的交易体系全面打通,有望实现零售行业线上线下
跨场景的智慧连接。这不但能大大提升消费体验,而且将真正赋能商家。它的创新意义将远
远超出流量导入的概念
智慧连接:连接,是所有智慧解决方案
的基础。在不同的场景中,连接匹配着不同
的智慧解决方案,它依赖生态合作才能实现
腾讯多年来一直专注做连接,我们希望
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这是实
现深度融合、云化分享以及未来一切变化的
基础。随着整个实体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
我们不但要通过更多的连接减少“信息孤岛”,
更需要通过更好的连接来实现沟通协作的持
续优化
如果未来所有云与端都具有人工智能,
那么连接将意味着“心”与“芯”之间的沟通
在数字时代,只有匹配相应智慧解决方案的
云化分享:云在数字时代的重要性,不
亚于电在工业时代。作为重要的数字创新模
式,“云化”程度体现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
融合深度
过去我们说“插上电”,今天我们说“接
入云”。云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一种基本需
求。我认为,就像“用电量”在工业经济中的
指标意义,“用云量”也将成为数字经济的
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还处在数字时代的初始阶段,很多
跟云相关的重要事物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方向;另一条是线下大量的传统企业“反攻”
线上,无论是商业零售,还是物流交通,甚
至是制造业、农业等传统行业,都希望借助
数字化实现产业迭代
2开放.创想序言
Prologue
打通线上线下的数字化创新,如今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的地图,更不会是一路坦途。把“上
下行”两条路结合起来,让互联网企业与各行各业结伴而行,才是我们穿越路途中那些险峻
峡谷的最优选择
比如,电气时代后期出现了计算机,数字时代与之匹敌的发明是什么?我觉得,也许是未来的
强人工智能。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三者不离彼此。我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数字时代的图景:
各行各业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
“云化”是数字时代的一种重要创新模式。数据和算力在“边缘”分布还是在“云端”集
中,并不互斥,而是相辅相成。去年我提过,分享经济就是生产力的云化。换句话说,各种资
源和能力只有实现“云化”,才能从“冰块”变成“活水”流动起来,才能真正纳入数字化管理,
实现大范围匹配后的精准分配或科学分工
通过“云化”创新,数字时代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比如,我们一
直有个愿望是,在我们开放平台上,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公司,只要有好的创意,我们就可
以帮助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开发上,其他问题不用考虑太多。这个愿望的实现,得益于我们
这几年通过“云化分享”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工具和能力
004
新科技: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
业,今天都在强调自己的科技属性。这不仅
仅是口号,因为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将可能改
变现有的行业格局
大内容:无论是消息、短视频等数字资
讯产品,还是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和
音乐等数字文化产品,海量数字内容的生成
与分发正在促成“大内容”战略
只有内容足够“大”,才能匹配“全用户”
需求。当然“大”并不仅仅指规模数量和品
种类型多,更包括内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
同内容间交融创新的活跃、内容分发渠道的
丰富等。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
内容将获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机会和传
播媒介,变得更“大”
「开放·创想」OPEN CREATION
全用户: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
正在从“多用户”平台,变成“全用户”平台,
它像水电设施一样,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所有
个人和组织的基本需求
过去一年,腾讯内部出现了一个有意思
的现象:我们不少内部职能部门,开始变成
了生产力部门。例如,负责我们深圳滨海大
厦新办公大楼的工程部门,开始将自己的智
慧建筑方案输出给贵州等地的开发商。我们
开始并不太在意,后来发现这个趋势越来越
明显,许多职能部门都能对外输出自己专业
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目前外界的市场需
求也非常大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正是在于: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在从“多用户”5平台,转变为“全用户”平台。随着实体经济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升级,数目庞大的企业和机
构用户正不断Log in进来,成为数字平台的使用者。数字平台的用户光谱,正在从C端个人
用户迅速拉长到B端几乎所有商业企业用户、甚至G端的公共服务机构用户等。由于传统企
业、机构等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没有多少可参考的经验。身处数字化前沿的互联网企业,自
然成为了第一个可供参照的数字化样本
过去,“全用户”平台仅仅局限于像水、电与交通网络这样的基础设施平台。今天,以互
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越来越凸显出基础设施的特性。随着用户迅速扩容,这对互联网公
司的业务模式、组织形态和企业责任等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全用户”平台,互联网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会有助于
C端、B端和G端等平台用户之间形成更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这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
义,也是未来各种创新的基础。例如,传统制造业只有实现动态感知消费者需求,来组织研发、
制造和服务,才能实现智能制造。再比如,我们帮助成都国税开发小程序,让办税人员通过微
信进行在线实名认证,缓解了办税的时候排长队“爆厅”的情况。“全用户”平台解决了传统
政务服务难以触达“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让C端用户感受到政务服务的便捷实惠
“IP”知识产权,作为数字内容的头部力量,也可以看做是数字时代一种重要的过滤器,
为普通用户找到相应领域数字内容提供了方便。未来各行各业都可能产生自己的IP。它们是
各个领域通往数字生态广场的“门和窗”,具有枢纽节点的价值。数字内容是腾讯的核心业务
之一。过去几年,我们对泛娱乐生态和IP打造的探索,正是对“大内容”战略的一种初步尝试
对于海量的长尾内容,我们需要更多地借助机器来完成“大内容”的集成与分发。数字内
容天然具有流动性,它比线下资源更有优势采用“云化分享”。与其他资源一样,海量集成与
大规模分发,能够充分发挥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数字生态基础设施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