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致这个时代的 {新青年} 为年青的中国,为中国的青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曾经 1919年的五四,“新青年”成为一股主导社会变革的力量,影响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走向。 那个年代的青年,最早接受西方人权观念的启蒙,是极具抗争、变革和开拓意识的一代,充满激情,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曾经 1968年的青年,拥有坚定信仰,充满改天换地的热情,为了领袖的召唤投身到“广阔天地”中去,无数人为了梦想中热血的青春,付出一生的代价 曾经 面对空前打开的世界之窗,中国的青年在欲望中迷失,一边是急切的与外界同步的渴望,一边是面对“糖衣炮弹”来袭时的趔趄与迷惘。 被瓦解的价值观、被扭曲的人性释放、一次又一次被冲击的人权、生存观念——在将近十年里,“跨掉的一代”曾被借用于他们身上,影射出一个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的迷思 现在的青年们在想什么? 从三个社会事件与风潮,审视时代青年群体的心理片段 有关时代 有关体制 有关价值观 有关个体生存 伦敦奥运 北京大雨 高帅富与屌丝 事件一: 伦敦奥运,关注什么? 奥运会场上挥汗的青年,代表的是拼搏; 微博上的青年,代表的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格尊重的觉醒,是对体制的质疑,是对西方国家人性质量的向往 “同样两个中国选手,易思玲得了金牌,喻丹得了铜牌,但得到的待遇却天壤之别,国务院发的贺电上没有喻丹的名字,CCTV连一个对准喻丹的特写镜头都没有,当记者采访完易思玲想起喻丹的时候,她已经悄然离开,在这个不懂得尊重的国度里,除了金牌本身,没有任何伟大。” 对“番茄炒蛋”的嘲讽 所谓K金纽扣的造价最贵入场服装,换不来大国的尊严; 其他国家的入场服装反而显得时尚与合理——对西方时尚文化的认可,对自身所处体制下的审美严重质疑 披头士的经典歌曲《hey,Jude!》受到追捧 对自由的渴望,对人性平等、尊重的渴望 在青年人看来,伦敦奥运开幕式, 这是一场看得见个体,有尊重、有敬畏、有人性、自由奔放的 大派对 事件二: 北京大雨事件,天灾?人祸? 自发的援救 收费站仍未开放, 自愿救人的车辆排成长龙 对人性越失望,越愿意主动承担改变世界的义务,潜在的城市主人、时代脊梁意识被激发出来。 “应该开放体育馆等高地势公共场所,疏散低洼地区群众。纽约可以,为什么北京不行?”——对制度的怀疑 赵忠祥的微博,拍领导马屁, 三天招致近十万网友反击 在这场大雨中,普通大众的救人精神愈发反衬出“主流声音”的虚伪——对时代的反击和抗争意识 公开真实遇难人数的呼唤 逼迫主流声音披露真实遇难人数——从最初遮遮掩掩的36人升级到77人! 对社会公正的质疑,寻求公开、公平的人格权利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对比法国宫殿般的城市排水系统,对公民生活权利的呼唤,对体制作为的质疑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里” 网络咨讯的发达,让独立意识觉醒 对现实的诸多不满,通过网络这一相对自由的言论媒体释放出来 事件三: “高帅富”与“屌丝”的冷幽默 无奈现实下, 自我嘲笑的幽默与勇气 对富二代、官二代的反嘲讽,无法改变社会与时代现状,只好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真实的自我 如今,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之加快,让所有大中城市的青年都普遍感受到生存的压力; 当网络媒介的发达带来空前的西方国家式的人性觉醒, “民智开启”成为普遍潮流! 这个时代的青年, 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多元化 他们拥有激情,大地震时以尊重生命的名义主导着整个社会的舆论; 他们理智,当不和谐的势力企图借此煽动民怨,他们保持了清醒的判断 他们拥有主人翁的力量,北京奥运时举国拥护圣火,并为宏大的开幕式深感自豪; 他们抗争,面对社会上各种富二代、官二代的特权行径,通过网络的力量呼唤公正,对虐待动物等恶行勇于抗争、对立; 他们无奈,为高涨的生存成本而沸反盈天; 他们自由,面对一己之力暂时无可改变的事实,以冷幽默的形式自我嘲讽、开涮权威、挑战观念、蔑视特权 这是一个空前矛盾的青年群体 丰富而又贫乏 自由而又无力 孤独而又躁动 活跃而又忧伤 现在的青年们如何生活? 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在大中城市的青年群体 他们普遍“压力山大” 房子问题难以解决,独立与孝顺父母成为矛盾 车子问题一旦解决,油价问题与交通压力难以释怀 孩子问题普遍被“自动脑滤”,暂不考虑 他们是积极而努力的 或是刚刚投身工作不久,或是工作数年正努力拼搏中,或是已经小有成就初见成果 但相同的一点是,工作是永无止境地奔忙; 一边为“猝死”事件心有余悸, 一边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他们生活在一个 对资讯过分依赖的时代 大部分电视剧已经过气,新闻联播成为一个调侃现实的笑料 让他们感到安心和欣慰的是网络的世界。 微博之兴让他们以最简短快捷的方式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社区论坛是聊以打发时间的好地方,那里诞生青年群体里的流行语,网络世界的力量甚至因为这一群体的庞大而足以影响到传统的主流媒体,左右权威的关注…… 大部分青年的生活是这样的: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开手机, 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在浏览手机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