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交通环境
厦门市“海湾型”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采用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个等级划分,总体规划的重点是快速路及主干路。a、快速路系统规划
①放射干线:依托跨海通道规划三条放射干线,分别在城市扩展的不同方向与区域快速交通走廊相衔接。 中线——以集美大桥、集美二桥为通道,向北衔接同三线区域交通走廊,服务厦门与集美、规划大学城、铁路客站、同安等快速交通联系,是厦门北向主要的城市进出口道路
西线——以海沧大桥为通道,向西经蔡尖尾山隧道,沿孚莲路衔接同三线区域交通走廊,承接厦门与海沧、新阳、东孚的快速交通联系,是厦门西向的城市主要进出口道路。 东线——依托新建东通道,向东、向北穿越规划的翔安新区,与同三线区域交通走廊衔接,主要承接厦门与翔安区的快速交通联系,是厦门东向的城市主要进出口道路
②环形联络线:是岛外东、西海域间快速联系干线,连接翔安新区、西柯、大学城、新阳,为岛外组团功能联系提供快速交通服务,并为“海湾型”城市功能结构的一体化提供交通服务条件;环形联络线东向预留与金门通道和衔接,并从区域城市群(带)的发展前景考虑,预留石狮、泉州方向的沿海通道。 ③其它地区性快速道路:主要在快速路主构架系统下,根据土地利用和交通需求特征,规划增加快速路的衔接线路,以提高交通服务水平。b、主干路系统规划 根据主干路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将部分联系组团的道路提升为结构性主干路。主干道间距800~1200米,尽量均匀地布置于城市各个组团,主干路红线宽度40~60米,双向4~8车道
3、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位处漳厦平原和泉州平原的中心,北面与泉州地区南安市、安溪县为邻,西面与漳州市长泰县、龙海市相接,东临金门县,处于发源于闽西、横贯龙岩、漳平、华安、长泰、龙海等地的九龙江口。与台湾隔海相望,与金门一衣带水,为祖国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 厦门市行政建制始于宋朝,称“嘉禾里”,属泉州府同安县;1949年,成立厦门市人民政府,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直辖。1980年,国务院在厦门市湖里区设立经济特区,5月国务院批复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厦门市下辖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六个行政区,市域行政面积为1565平方公里,厦门厦门面积为133.25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至末,全市户籍人口167.24万人,常住人口为243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14.16万人,岛内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