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训,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們,引用他們,反对他们,质疑他們,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們改变了事物。
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许,他们必须疯狂。
或许他们是別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Apple广告
带着一种认同,带着一份敬意,向坐在对面的偏执狂们表示谢意。
因为是你们激起了我们阔别已久的广告激情。且,不计代价
在麓湖面前谈竞争,是一件极其滑稽的事
推广面对最大的敌人是麓湖现在自己时间表
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难以举例说明的项目
在中国十几年高速地产时代中还处于一种零经验的地产模式
对于一个全新的事物,目前也只能处于想象之中
此推广,不易!
重新想象,重新创造,之后,重新审视
壹
反对开门见
原方案的3点不同意见
3个不可能
1,境外光靠几块机场媒体在一两个月说清楚麓湖是什么,不可能
2,借麓山,塑造麓湖的项目形象。不可能
3,靠常规的推广步骤(5大体系),就想让麓湖在市场中脱颖而
出,不可能
优点的到来不是为了原方案丰满与更好的执行,
但也绝不是要扮演一个批评家与反对者。
或许只有对现在的苛刻,才是对将来的负责
提案的本身就是一次观念的PK,其过程必须是赤裸的。否则毫无意义
好吧,让我们一一道来
盲人摸象
*
第一点:
在Ipad出现之前,谁都无法形容它,麓湖也是如此。这样的产品以前没有过,也没有人想象过,所以没有参照物。麓湖的建筑,在你亲眼目睹之前真的很难形容
——罗立平
而我们也是在阅读完3本麓客,查找过更多的资料后麓湖的样子才在我们脑海中慢慢成形
媒体的局限性,加上时间的局限性。
在境外的推广中想要说清楚麓湖在哪很简单,
说清楚是什么却无异于盲人摸象
麓山用了多长时间,多少媒体,多少精力才说清楚自己
何况乎一个前所未见的麓湖
优点认为第一波境外推广的预期不可过高
麓山借实不借名
*
第二点:
麓山5000多组的高端客户的影响,是我们必须要去抓的
而借麓山之名带麓湖的推广思路,我们却难以苟同
很显然,我们在打响本地市场第一枪的仍在麓山身上
请问,我们在借麓山什么?
照此推广,我们第一波影响的定是麓山的客户。
试问一句,买了麓山之后他们为什么再去买麓湖?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麓山的产品
既生瑜何生亮呢?
对于麓山的客户,对于市场,对于我们自己
要的绝对不是另一个升级版的麓山
重新想象和重新创造,
对于麓湖想象是无法在麓山基础上去完成的
二者并不可相提并论
麓湖的起点与定位早已决定麓山不可借
这就如同用一个小学生知识去描述一个大学生智慧
超越麓山是对麓湖认知的拉低
麓湖和湖山的关系绝非超越,这根本就是颠覆
麓山之后,我们放弃了麓山模式。即便它已成为了行业和市场的翘楚。
这种放弃是为了寻找更高的起点。定位如此,推广亦如此
麓之山湖的推广应归口于万华品牌的推广中
品牌的推广是一个长期且不断积聚力量的过程
在适当的时间段,释放品牌的力量,与项目推广形成合力
这是一个推广起点的问题。新答案随后揭晓!
如何推?何时推?在本章节我们先按下不表
墨守成规
*
第三点:
麓之山湖、麓之区域、麓之规划、麓之精品、麓之客户
这是常规地产推广的套路化模式,更是项目的楼书框架
但一定不能是麓湖的推广策略框架
原因:慢、绕
在明年的市场环境之中,在现场无法兑现之时,
我们的大部分货量就必须形成销售
这种慢热的推广方式,是无法让市场在短时间内形成反应的
越是乱世,越需要一声平地惊雷。
不将市场叫停,就无法听见麓湖的声音
非常之人,非常之时,非常之事,就必需用非常之法
意见,先到这里。有些不同的声音,给到在座的各位。
非完整方案,如有异议,全当切磋
贰
思路
优点针对于麓湖明年项目推广提出的策略其实很简单
三步,七个字
①
叫停
只有让市场停下来,才会有人听你说话
Stop
没有任何推广比产品的呈现更有说服力。
可在一片空地的推广上如何叫停市场?
如果项目目前是空谈,不妨先谈谈人
一个伟大的事情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人(品牌)
地产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复,一种是创造
万科、保利、龙湖,行业巨亨。
无一例外,遵从克隆、复制着成功的经验,模式致胜,迅速扩张。
这样一台又一台的复读机,极力去铺满了我们所生活的每一座城市,掌控着行业的风向
经验模式是追逐利益成功的道路,也是走向死亡道路。
。。。。。。以上文本无格式,详细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