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运营治理 > 房地产营销综合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城市妹妹
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门搜索
城市发展 城镇化
资料大小:9191KB(压缩后)
文档格式:WinRAR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7/4/14(发布于广东)
阅读:7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升级会员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写组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2008年11月16日
一、本报告的研究视角和主线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回顾 三、我国城镇化的绩效、经验和问题 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探索与开拓 五、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未来展望
一、本报告的研究视角和主线 经济社会视角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和进程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探索和形成 适应引导和调控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回顾 (一)第一阶段:1978-1984年 该阶段的城镇化以农村改革产生的“推力”为主要动力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到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245.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3%,吸收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5208万人,占全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30.1% 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民自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诞生了一大批以浙江龙港镇等为代表的明星小城镇
1980年的龙港镇
2000年的龙港镇
(二)第二阶段:1984-1992年 该时期的城镇化以城市改革产生的“拉力”为主要动力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国家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了城市 对国有企业全面推行 “拨改贷”,深化企业“承包制”,实施“利改税”,推动了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城市工业全面发展 城市工业的恢复性增长,推动诞生以福建晋江、湖北沙市、广东顺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明星城市,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
福建晋江
湖北沙市
广东顺德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从1985年到199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4.5%提高到了34.3%,第三产业实现就业人数由8359万人增加到1.3亿人,所占就业的比重由16.8% 上升到19.8%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继1980年首批4个经济特区后,1984年又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将长三角、珠三角、厦漳泉划为经济开放区, 1988 年将海南全省批准为经济特区,1990 年又开发了浦东新区 沿海开发开放区域的不断扩大,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层次的大量就业岗位,在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推动了大批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1992年-2003年 这一时期城镇化以市场化改革和体制转轨为主要动力 房地产与土地制度的有机结合,成为了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 全国普遍设立了开发区。仅1992-1993一年时间,全国设立县级以上开发区6000多个,占地1.5万平方公里,比当时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还多0.16万平方公里 全国土地市场迅速建立。1993年起,国家对土地市场进行了深化改革,商业性用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拍挂制度。此举在规范土地市场的同时,也为城市地方政府建立“土地财政”奠定了制度基础 住房制度改革。1994年起国家推行城镇住房改革,1998年终结住房福利分配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分税财政体制改革。1994年,国家进行了分税财政体制改革,强化了国家财政的分配协调功能。在支出责任大体不变的情况下,也成为引发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等一系列盲目扩张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
这一时期,经济波动加剧、城乡差距显著扩大 工业产品结构性过剩,导致乡镇企业和大量城市工业效益滑坡,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显著下降 农产品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导致农副产品价格下降,农村家庭人均实际纯收入的增长率逐年递减 农民的流动范围由最初的本县和邻县,逐步跨出省界,从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大规模转移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推动国家实施新的城镇化战略,将城镇化作为拉动内需、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在居民有效收入没有提高的情形下,赋予城镇化以“不能承受之重”
(四)第四阶段:2003年-2008年 这一时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思想初步形成 2003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转折。中央在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更加强调 “五个统筹”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 针对区域差距过大的不利局面,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分别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力求实现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
。。。。。。以上简介无排版格式,详细内容请下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