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北大纵横 国外及台湾开发区运营模式……3 国内开发区运营模式…40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87 目录 导读 国外及台湾开发区运营模式 国内开发区运营模式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导读 国外及台湾开发区运营模式 硅谷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欧美开发区和亚洲开发区的特点 国外及台湾开发区发展的启示 国内开发区运营模式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硅谷的形成和发展的线索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 HP,1939 弗雷德·特曼 斯坦福研究园,1951 威廉·肖克利,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1955 肖克利八杰,仙童半导体,1957 国民半导体,1967 Intel,1968 AMD,1968 IBM,1970 Apple,1976 Oracle,1977 Netscape Ebay Yahoo 图1-硅谷发展的基本线索 …… …… …… 硅谷是指从旧金山市向南、沿着旧金山湾延伸到圣何塞(SanJose)的一块面临太平洋的平坦谷地,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人口不过200万人。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区诞生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斯坦福大学,即斯坦福研究园。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硅谷。 硅谷是世界高新技术的发源地,成为世界科技园区的典范 硅谷地区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发源地。硅谷地区集中了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其中约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约40%是为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公司,包括金融、风险投资等公司。1998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约为2400亿美元,1999年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相当于中国GDP总值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把硅谷视为一个国家,其经济实力可以排在世界第12位。 硅谷是世界科技园区的典范,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硅谷为四次技术浪潮的力量提供了最佳的栖息地,是四次技术浪潮的中心。第一次的推动力来自于国防工业,第二波发源于半导体,第三次则是个人电脑,最近一次当属新兴的互联网。事实上,信息技术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由一家在硅谷诞生成长的公司来领导:集成电路(国家半导体、英特尔、AMD)、个人电脑(苹果)、工作站(惠普、太阳微系统)、三维图像(硅谷图文)、数据库软件(甲骨文),还有网络计算器(3Com、思科)。而在最近的互联网繁荣昌盛中,网景、Excite、@Home与eBay的骄人战绩又再次证明了硅谷的实力:尽管地价飚升、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竞争激化、商业环境周期性恶化,孕育着创业精神的硅谷却始终在信息技术的滚滚大潮中领先。 硅谷的管理模式是自组织、自适应型 硅谷是自发形成的,没有专门面对整个园区的管理机构,其管理模式是自组织,自适应型 基于统一的市场经济背景,园区为开放系统,人力资源、物资、资金可以自由流动 随着硅谷创新活动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外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的交流迅猛增加,硅谷变得不稳定起来,于是硅谷“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以投融资体制创新为特征的风险投资制度;以创业板为特征的资本市场制度;以各种无形资产参与分配的股票期权制度;以知识产权为主要特征的产权制度;以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为特征的产学研结合制度 自组织、自适应性科技园区的形成使许多技术、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特殊组合的结果,这些因素的内容、强度不同,且随时间变化,这就意味着,今天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第二个硅谷 硅谷依托世界一流的大学,高校的体制创新孕育了硅谷奇迹 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和开放环境是硅谷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源泉,斯坦福总是处在不断发明、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它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和动力 斯坦福大学鼓励学生创业,斯坦福师生创业是一种风气,硅谷的有些公司就是一些正在斯坦福就学的学生们创办的。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的产值就占硅谷产值的50-6O% 围绕着斯坦福和伯克利两所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分布着3000多家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大学与产业部门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使得教学、科研、生产三者协调发展。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使得硅谷的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被誉为“美国新技术的摇篮” 斯坦福大学并没有像国内大学所办的校办工厂或校办企业。它办的工业园区当年以象征性的1美元的价格出租给创业公司。它的技术专利办公室只是帮助教授申请专利。学校的几十亿美元的基金交给一个资本管理公司做多样化投资以分散风险,其中只有很小部分投在风险投资公司 。。。。。。以上简介不含段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