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小组名称:中大长江紫都项目工程QC小组
发表人:王国明
时间:
发布单位:中厦建设集团武汉分公司 提高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施工合格控制率 QC成果报告 1.工程概况
2.小组概况
3.选题理由
4.现状调查
5.目标设定
6.原因分析
QC成果报告 目录 7.确定要因
8.制定对策
9.对策实施
10.效果检查
11.巩固措施
12.体会及今后打算 中大长江紫都工程由泛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设计分公司设计,主楼为框剪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建筑主楼三十二层,地下一层,总高103m。(混凝土强度等级:五层及以下层柱C40,墙C45,六层~十三层柱、墙为C40,十四层及以上层的柱、墙C35;梁、板均为C30;)。 一、工程概况 QC成果报告 QC成果报告 二、小组概况 QC成果报告 三、选题理由 为确保梁柱节点不同强度混凝土等级的施工质量,我们QC小组于2011年3月下旬,对刚完工不久三个类似工程进行了调查,经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施工资料后,小组成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类汇总并分析(共约调查450个点,不合格点48个,合格402个,合格率89.31%)。
QC成果报告 四、现状调查 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质量问题调查表 调查人:陈艳丽、尉李江日期:2011年4月1日 质量问题频数统计表 根据调查表绘出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质量问题饼分图。由饼分图可见:“交接处裂缝”占总频率的70.83%,是影响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质量的主要问题,也成了当前我们QC小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
1、确保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我QC小组假定交接处混凝土裂缝可以解决90%以上。通过理论计算合格率可以达到:【450-(48-34*90%)】/450=96.13%,因此小组设定95%的目标在理论上是可以达到的。
QC成果报告 五、目标设定 1.分析原因:我们小组多次组织全体成员召开技术、质量商讨会议,认真分析剖析原因,详见以下分析图: QC成果报告 六、原因分析 施工过程
质量检查频率少
梁柱节点交接处混凝土收缩裂缝 七、确定要因
针对上述梁柱节点交接处的收缩裂缝因果图中的末端因素,小组全体人员召开分析会,对各种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及现场验证,要因确定如下表。
八、制定对策 实施一:制定培训及实施
因施工班组为外聘劳务工人,工人稳定性相对较差,造成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项目部主任工程师王国明同志将操作规程、施工方法、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向班组工人进行详细讲解交底,明确工艺流程,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后进行素质考核,同时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上岗。
效果验证:项目部于2011年4月5日对35名操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人均培训时间达8小时,出勤率100%。经考核,培训合格率达100%。 QC成果报告 九、对策实施 实施二:完善施工方案及交底内容
(1)明确梁柱节点交接处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项目经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进行评审,使方案和交底具有可操作性。现场增设梁柱节点施工样板台,各部位构造做法一目了然,并在宣传栏上附书面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让工人明确操作规程和各项要求。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QC成果报告 效果验证:经验证,方案报批手续齐全,评审内容完整,四人参加评审,一致签字通过,评审率达100%;现场已制作了节点做法及交底标识牌,使操作工人有据可依。 实施三:对塌落度加大检查力度
要求计量人员在每车商品砼到场时及时测量塌落度多次,及时掌握塌落度的稳定性和和易性,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及时和商品砼厂家联系,要求退货或重新调整配合比,确保砼质量,避免产生裂缝。
效果验证:经查阅砼计量台帐,塌落度检测已由原来的每车一次增加到每车三次,塌落度处于稳定状态。塌落度的每车抽查率达100%。
工程完工后,QC小组针对对策表中的各项措施逐一检查落实,对施工完的地下室及主体梁柱节点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自检合格,于2012年2月16日经监理单位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实测实量,表面平整度全部在规范允许偏差内,无其他质量缺陷。对梁柱节点交接处的收缩裂缝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统计如下: QC成果报告 十、效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