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工程 > 工程项目 > 工程可研 > 锐达商砼(商品混凝土)公司建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1页).rar

锐达商砼(商品混凝土)公司建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1页).rar

资料大小:46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11/6(发布于安徽)

类型:金牌资料
积分:--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锐达商砼(商品混凝土)公司建站可行性研究报告(41页).rar”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冰河县锐达商砼有限公司
建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年5月
冰河县锐达商砼有限公司
第一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项目简介
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最早出现于欧洲,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黄金时期,其在混凝土总量中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商品混凝土的产生可以说是混凝土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混凝土工业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标志。目前,商品混凝土在国外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
商品混凝土是水泥作用下的衍生产品,在目前城市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场搅拌混凝土,大量的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所产生的粉尘、污水、噪音等严重污染城市环境。而商品混凝土利用其先进的设备、合理的工艺、稳定的制造技术,既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而较好的保护环境。因此商品混凝土与普通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具有节约原材料、混凝土质量稳定可靠、提高水泥散装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环境污染等优点。其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高层建筑、重型厂房、桥梁、码头、高架公路、仓储等土木工程。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自充填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采用商品混凝土一般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以上,节约水泥10%-15%,降低工程成本5%左右。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粉尘污染,实现文明施工。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的商品混凝土应用量已达到混凝土总量的60%-80%
二、项目发起缘由
我国较早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上海、常州等地开始建立,此后,每年以约15%的幅度递增。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大城市,此后,每年以约15%的幅度递增。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厦门等大城市,商品混凝土使用量比较大,占这些城市的混凝土总用量的60%-80%左右,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一方面,在我国中西部,有的省市还没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有的省市即使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但是数量很少、产量很低。无论是从数量上讲,还是从质量上讲,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
就全国来看,目前水泥年产量已超过5亿吨。按保守的估计,有1.5亿吨水泥用于生产混凝土;以每立方米混凝土400公斤水泥计算,则混凝土增量达6.25亿立方米。实际上,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仅占现场浇注混凝土的15%~20%,根据各项数据可以预计,我国在2010年商品混凝土比率将达到40%以上,并逐步向欧美发达国家80%的商砼比率靠拢
第二节 项目发展概况
一、国内混凝土搅拌站现状
混凝土搅拌站(楼)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大量使用的为欧洲进口设备,随着国产技术的成熟以及生产制造能力的加强,国产设备逐渐取代了进口设备,目前,除特大型的搅拌站(楼)外,国产设备在国内占统治地位
二、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政策因素
(1)国家在100个大中城市实行禁止在地区现场搅拌混凝土,使各大中城市建立相当数量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成为必然;
(2)国家大力推广应用散装水泥以及各城市对施工环境(限制粉尘、噪音等污染)的要求,迫使单机搅拌混凝土逐渐减少,代之于混凝土搅拌站(楼)生产高品质混凝土
2、市场因素
(1)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能源、道路、桥梁、建筑工程等发展的需求,为加速推广商品混凝土及散装水泥和粉煤灰、附加剂等利用技术,发展大、中型的混凝土搅拌站(楼)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80年代和90年代初进口的搅拌站(楼)现已面临大量的更新换代;
(3)建筑施工工艺的改善以及建筑结构体系的改变,促进了搅拌站(楼)的需求;
(4)建设工程对混凝土的质量和种类的要求越来越高,搅拌单机搅拌的混凝土已难以满足施工要求
第三节 投资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的调研,自2003年10月16日由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共同颁发了商政发【2003】34号文件禁止现场自拌混凝土令,同时根据《武威市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试行)》,基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国家将逐步用商品混凝土替代自拌混凝土。可以肯定的说,开发商品混凝土项目在冰河县 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第一节 我国商品混凝土市场潜力巨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原材料、能源、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散装水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限制包装、发展散装”是各个国家既定的重要产业政策,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劝阻使用和消费在其使用期间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建筑材料和产品”,据此,我国人大将“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商品混凝土”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要求。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也已多次发文,提出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具体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把发展散装水泥纳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如在广州市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发展散装水泥的明确目标:“2010年,水泥散装率达到80%以上,在4个县级市的主要市政建设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应使用散装水泥。”
国家发展商品混凝土政策力度的逐步加大,对我国商品混凝土发展的提速必然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商品混凝土市场潜力巨大,商品混凝土生产行家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可谓任重而道远
第二节 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技术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益
1、节约原材料,据测算和分析表明,应用商品混凝土可节约水泥8%,砂石12%左右;
2、建筑施工单位用工降低40%,劳动生产率提高3-4倍;
3、促进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
4、提高混凝土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二、社会效益
1、可节省砂石及现场中间储料的堆放场地租用费和现场临时水电及设施费用、节约水泥包装袋费用等;
2、加快施工进度,提前发挥投资效果;
3、促进水泥工业和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三、环境效益
1、使用商品混凝土不需要在现场堆放材料及中转材料,避免了城市的脏、乱、差现象;
2、使用商品混凝土从根本上消除噪声、粉尘、污水等污染,改善了市民工作、居住环境
第三节 我国目前的混凝土行业政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商品混凝土在全国大中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混凝土搅拌站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混凝土搅拌站生产企业众多,产品已形成系列化,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只有部分产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有些技术已经超过进口混凝土搅拌站的水平,其中部分产品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能力高,称量精度高,投资少,搅拌质量好,能实现多仓号,多配合比,不间断的连续生产以及主机及其主要元器件的国产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