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数据 > 华东地区 > 研究报告 > 杭州市城市发展调查分析报告DOC.doc

杭州市城市发展调查分析报告DOC.doc

资料大小:1166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11/4(发布于浙江)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7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杭州市城市发展调查分析报告DOC.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杭州市城市发展调查报告
杭州城市概况: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也是长三角第二大经济城市。杭州市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人口构成:
截止2009年底,杭州年末常住人口81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其中城镇人口562.95万人,占常住人口69.5%,全市户籍数为215.28万户,户籍人口683.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9万人,非农业人口354.48万人。

行政区划:
杭州市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建德、富阳、临安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共有200个乡镇(街道),其中乡31个、镇99个、街道70个。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2009年杭州市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098.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

区位优势:
杭州地区区位优势极其优越。紧邻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给杭州带来了丰富的投资创业的机会,沪杭快速轨道交通网将使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到40分钟之内,3条铁路以及4条高速公路与上海对接,进一步增强沪杭的“同城效应”,承接和放大上海的要素辐射,主动接受上海部分产业的嫁接和转移,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密切关系。在旅游休闲城市的明确定位下,杭州大力进行了城市内部和外部的路网建设,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内网与外网。这些使得杭州及周边县、市共同组成“一小时半交通圈”, “一小时半旅游圈”,“一小时半经济圈”,从而杭州旅游休闲资源和周边旅游资源互相捆绑的合作优势,配合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共同营造了旅游业、会展业、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旅游、会展、休闲、文化产业以及相配套的服装、食品等都市工业都将在这个被联合国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的地方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杭州城市经济发展概况:
2009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98.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创造了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34.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73.5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6.8%和13.9%。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3.7∶47.8∶48.5。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4.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5%。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347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4924元,分别增长8.4%和9.1%,按国家公布的2009年平均汇率计算,分别达到9292美元和10968美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4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8595元,比上年增长11.2%,年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85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22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9065元,增长7.3%。截至200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286.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23.3%,人均储蓄达到52951元。

由此可以看出,杭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指标满足2011年新城市发展评价标准所要求的经济指标。指标对比见附表1。

附表1:杭州市各项指标及数据同新城市发展评价标准对比
杭州市各项指标及数据
新城市发展评价标准

一、城市指标:

1、人口指标:

杭州年末常住人口8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2.95万人
进入城市总常驻人口(含外来人口)不低于100万人的城市;城区常驻人口不低于30万人;

2、GDP指标: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5098.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人均GDP为63471元人民币,达到9617美元。

城市GDP总量应不低于100亿元;人均GDP应不低于3000美元。城市GDP总量年增长率应是全国中上水平,目前标准不低于12%;

3、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增加值2434.89亿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47.8% 。

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第二产业比重占到50%以上

4、投资开发度指标:

非公经济比重64.5%;
非公经济比重,占经济总量50%以上

二、居民指标:

1、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4元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以上,农民7000元以上

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8595元,

3、人居储蓄52951元

三、房地产指标:

人均购房0.68平米
人均购房不低于0.7平米

杭州市商业地产详述:
杭州市商业地产发展历程及概况:
当前,随着杭州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格局的演变、功能结构的多元化,杭州的商业地产发展也迎来了一个春天:从商场到商街、从商街到商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单一业态向多元业态,迅速发展。

(1)杭州市商业地产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发展(1997年以前):在这一过程中,杭州的商业业态以地摊、社区底部商铺、临街商铺以及中小型超市等初级形态为主,主要充当住宅地产的副产品角色,总体商业体量不大,各商业项目间的联系也比较松散。杭州商业地产的正式起步,要从专业市场说起。1992年至1997年之间,延安路南段建设促进吴山商圈的形成,解百等大型百货沿路兴起,湖滨、河坊街等街区依托旅游发展兴旺,它们成为杭州第一批成型的商业项目。

第二阶段——逐步成长(1997年-2001年):1998年,银泰百货开业;1999年,杭州大厦、杭州百货大楼经历调整后重新开业。几大百货公司的相继兴起,标志着以百货为主力商家的武林商圈正式形成。这一阶段商业地产的发展,也直接促成了延安路沿线商业的成熟。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2002年-2010年):湖滨名品街、利星名品广场、解百元华等项目的建立,促进湖滨商圈从依托旅游商业发展转向市区高端名品购物和休闲娱乐商圈转型,确立了湖滨商圈作为高档消费集中地的形象。同时,随着杭州大厦的扩容以及银泰百货的扩张、外来品牌的持续进入,杭州商业格局迎来了诸侯征战的格局。

第四阶段——平稳发展(2010年以来):凭借地铁建造,以地铁为契机带来的一系列地铁综合商业体的出现,将进一步巩固区域级商业中心的地位。

(2)杭州市商业格局日益鲜明
当前,杭州的商业格局已经呈现出日益鲜明的发展特征。“一心多点”的格局,已经开始向“多心多点”的格局转变,区域消费将成为主流。根据杭州市商业网点规划,未来杭州将会形成一个市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