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评价公司Q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3、公司QHSE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
4、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5、迎接第三方认证审核。
2、审核范围:
公司的管理层、各部门、单位及物业服务、清洁服务、餐饮服务活动现场
3、审核依据:
1) GB/T19001—2008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GB/T24001—2004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 GB/T28001—2011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
4)公司QHSE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岗位工作手册;
5)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
4、受审核部门:公司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各部门经理及各部门主任及迎审人员
5、内部审核组成员:审核组长:吴玉琴
审 核 员:
6、现场审核时间:2012年11月6日—8日
7、审核综述(包括文件和现场的审核情况):
本次内审历时3天,审核组成员10人,分3个审核小组。
本次的内审方式:抽查、追溯活动的依据和证据。
本次的内审方法:查阅、询问记录活动过程的有效性、适应性、充分性和可操作性的客观证据。
本次内审组以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QHSE管理体系为依据,以各个部门活动过程的记录为证据,查阅、询问了大量的客观证据,为评价和验证公司Q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应性、充分性和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
通过本次内审,内审组认为公司文件化的QHSE管理体系文件得到保持。活动的证据体现了ISO核心精神:“说、写、做”:“做你所说的,写你所做的,说你所写的”精髓。
本次审核于2012年11月6—8日,历时3天。审核员10人,分3个小组。
本次审核组依据公司QMS、EMS、HSE标准和公司QHSE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工作手册、各单位岗位工作手册、适用的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分别进行了内部审核工作,本次审核共审核检查了与管理体系有关的公司领导层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综合管理部、财务部、品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四个职能部门和二厂项目部物业服务、环卫清洁队清洁服务、为老中心餐饮服务3个基层单位经理、队长、主任及有关岗位人员的体系运行工作情况。审核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迎审领导和有关人员积极配合、支持内审员的审核工作,使得本次审核工作按审核计划日程安排完成。在这里我代表审核组向公司全体迎审领导和人员表示感谢。
8、审核发现概述(描述获得的正面和负面的审核发现):
下面就本次审核情况予以报告:
1、体系运行效果评价
1)本次内部审核是公司QHSE管理体系文件发布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审核员通过与迎审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交谈、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和记录等方式进行了现场审核检查,审核组认为,公司QHSE管理体系文件于2012年4月15日发布实施运行几个月以来,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单位和所有管理岗位人员高度重视QHSE管理体系运行工作,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了公司的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和目标,并对QHSE管理体系文件和要求的进行了各种形式培训,按照QHSE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各部门和各岗位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管理职责,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在公司QHSE目标基础上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目标进行了分解,分解的目标和指标全部完成,公司的QHSE目标全面实现。
2)本次审核组看到了公司从最高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始终以关注顾客、员工和社会要求,满足法律法规要求,持续改进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绩效的意识不断增强,公司QHSE管理体系正在按体系文件规定建立并得到较好的实施,公司各个过程、服务、活动区域和施工现场及有关场所的环境因素、危险危害因素均处于受控状态。由于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严格贯彻执行公司QHSE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公司实现了:
1、杜质量、安全、环保、健康事故率为零;
2、顾客满意率100%;
3、安全防护设施完好率95%以上;
4、年度全员QHSE培训率100%;
5、经过Q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公司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严格执行公司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经营目标考核、安全目标考核,考核率100%。
综上所述,审核组认为,公司的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管理体系运行基本符合标准与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但是,由于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时间不长,管理体系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到位,留有漏项情况,体系文件规定的归口部门的管理存在不严、不细。使得审核组也发现了各部门、各单位在体系建立和实施中存在的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不符合。
2、不合格项分布与分析
1)在本次审核中发现不合格项《不合格问题清单》。此次不合格问题清单。分别涉及到:各个部门、单位。标准要素涉及到:公司QHSE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法律法规培训、管理制度等,
各个部门、单位的《不合格问题清单》,得到责任部门、单位负责人的确认。
2)本次审核采用的是抽样方法,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正面和负面影响)在各部门、各单位审核过程中已经发现的不合格,在其他部门和单位很有可能仍然存在。只是没有被发现。这就是抽样的风险性,为减少和降低不合格的风险,提出如下要求:
① 各部门、各单位针对本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应认真的制定和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没有发现不合格的部门、单位要针对有关部门、单位的不符合进行“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全面的对QHSE管理体系运行工作进行梳理,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使QHSE管理体系运行更加符合、有效。
② 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三个认证标准和公司QHSE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再次进行自检自查,针对发现的不合格项及时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9、QHSE管理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改进建议:
1、在这次审核中发现体系建立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经审核组会议分析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公司QHSE管理体系方针、目标不够到位,使部分管理岗位员工还不明确其内容和内涵。对QHSE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在理解上与实际工作中尚有一定差距。如部门管理职责、岗位职责、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危险源辨识评价、环境因素识别评价、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视和测量设备、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绩效的监视和测量、合规性评价等程序运行符合性还不够充分。
2)在QHSE管理体系运行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的管理未将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求予以贯彻实施,各部门、单位的岗位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及工作流程不够明确,与公司QHSE管理体系文件的基本要求在部分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使得2012年QHSE管理体系运行的客观证据不齐全,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对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的日常检查和监督检查不够所致。
3)主管部门对QHSE管理体系文件、法律法规等培训不够,使部分岗位人员不清楚文件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