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同济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2012.11.1 绿色建筑在中国 低碳建筑与人居环境 内容提纲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讲,动物有意识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 樹上 山上 海上 川上 湖上 砂上 泥上 崖上 建筑发展史 ⑩ ⑤ ⑨ ⑥ ⑦ 建筑发展历程 2007 时间 生态
绿色低碳
发展史 生态绿色低碳建筑发展史 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1962 1972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全球均衡增长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世界环境日 1987 挪威首相《我们共同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 1992 21世纪议程
:全球携手,求得持续发展 1997 制定《京都议定书》 2005 《京都议定书》生效 巴厘路线图 2009 哥本哈根会议 2010 2012 保罗索勒瑞:生态建筑学 1971年,联合国:生态城市 1970年,保罗索勒瑞:生态实验室阿科桑蒂Arcosanti 1970年,英国伊恩·麦克哈格出版《设计结合自然》最早绿色建筑。 1990年,英国BREEM标准 1998年,美国LEEDTM 2006年,中国绿色建筑标准 2003年,英国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 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 世界绿色建筑沿革 1969年,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伊恩·麦克哈格出版《设计结合自然》最早论及绿色建筑。
1990年,詹姆斯·瓦恩斯在发表的《建筑的宣言》一文中,大力倡导绿色建筑。
1990年,英国出台了BREEM标准,成为国际上首个绿色建筑认证体系。
1991年,布兰达·威尔等出版的《绿色建筑》一书,标志着西方绿色建筑观的蓬勃兴起。
1998年,美国出台了LEED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1999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 《 北京宪章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2006年,中国出台绿色建筑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技术导则。 中国绿色建筑沿革 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文件 绿色建筑定义和要素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目标: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路径:四节一环保(技术)。
侧重:建筑全命周期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要素 绿色建筑四大原则 绿色建筑四大原则:
1. 因地制宜;
2. 全寿命周期分析评价(LCA);
3. 权衡优化(Trade-off)和总量控制;
4.全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 绿色建筑六大特点 绿色建筑六大特点:
1. 具有选址规划合理;
2. 资源利用高效循环;
3. 节能措施综合有效;
4. 建筑环境健康舒适;
5. 废物排放减量无害;
6. 建筑功能灵活适宜。 推进绿色建筑的模式 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
导向 绿色规划 绿色设计 绿色建设 绿色运营 绿色回收 全寿命监管 分阶段评估 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体系 英国: 1990年BREEAM (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
美国: 1998年LEEDTM (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
日本:2002年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Efficiency)
加拿大: 2003年 GBC ( Green Building Challenge )
中国:2006年GBAS ( Green BuildingAssessment System ) 英国绿色建筑评价(BREEAM) 评估内容包括三方面:建筑性能、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
评价条目包括九大具体内容: 管理:总体的政策和规程;
健康和舒适:室内和室外环境;
能源:能耗和CO2排放;
运输:有关场地规划和运输时CO2的排放;
水:消耗和渗漏问题;
原材料:原料选择及对环境的作用;
土地使用:绿地和褐地使用;
地区生态:场地的生态价值;
污染:除CO2外的)空气和水污染。 评价结果的四个等级:合格、良好、优良、优异 评估内容包括五方面:
可持续的场地设计;
有效利用水资源;
能源与环境;
材料与资源;
室内环境质量和革新设计。 评价结果的四个等级:
认证通过、银奖认证、金奖认证、白金认证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住宅建筑) 共76项:控制项27;一般项40;优选9。 绿色评价体系包括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公共建筑) 共83项:控制项26;一般项43;优选14。 绿色评价体系包括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 绿色公共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条文说明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公共建筑的节地与室外环境指标共有14 项,其中控制项5 项,一般项6 项,优选项3 项 公共建筑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各自参评条文 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5.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重要)
5.1.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1.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