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顾问 > 咨询调研 > 六安市东部新城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DOC.doc

六安市东部新城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DOC.doc

资料大小:2044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26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10/26(发布于重庆)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六安市东部新城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DOC.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六安市东部新城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一、六安发展及东部新城介绍与分析
1、城市概况
六安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东邻省城合肥市和巢湖地区;南接安庆地区和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河南省商城、固始毗连;北接淮南市并与阜阳地区隔河相望。东起舒城县舒三乡的太平村、西至金寨县西河乡余家湾,宽176公里;南自霍山县太平乡的挂龙尖、北至霍邱县朱港,长179公里。至2012年,总人口710.3万人,居全省第二,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 .7%,以回族居多。2012年农业总产值198.8亿元,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770户,比上年增加98户。全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54.8亿元,增长17.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7.6亿元,增长16.0%。

2、交通枢纽
六安市区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40公里。连接省会合肥的快速通道“合六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公路客运开通跨省班线149条,跨市班线504条,跨县班线316条。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平稳增长。

3、发展方向
十二五规划以把六安建设成我国中部生态名城为目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设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按照“东接、北拓、西跨、南优”战略要求,中心城区主要向北、向东发展,适度向西、向南发展。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拓展时序,逐步形成中心突出、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

4、东部新城
1)、发展策略
a、构建交通走廊新模式
区域空间格局的转变——合六工业走廊、合六城镇带
空间增长模式:沿主要轴线带状延展的城市空间
安徽省在大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异常活跃,城市之间联系度、合作度、依赖度越来越高。六安距离合肥仅60公里,在空间上依托合六交通走廊形成相互影响、协同共进的带状串珠空间结构,形成带状网络化城镇功能板块发展布局模式。

b、体现产城融合新格局
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推进园区建设。将城市功能适当混合,为居民提供有品位的居住环境,有价值的工作场所,充满诗意的休闲空间,避免形成单一的新城区。推动经济发展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 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c、建立产业集聚新平台
现状产业分析
合肥市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
主导产业: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平板显示和新能源及光伏等六大产业。

六安市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6亿元;
主导产业:矿山冶金、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轻工、农副产品深加工、能源、建材。

六安市经开区产业发展现状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轻工电子、新型建材、食品医药、现代纺织服装。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现状
重点承接和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三十铺镇产业发展现状
主导产业:大型装备制造、高新科技、新型建材、轻纺服装、农产品深加工。

d、打造水活城绿新特色
规划范围内有淠河总干渠、淠东干渠、瓦西干渠、杭淠干渠、三源河等水系,水系丰富,生态本底良好。规划充分利用现状水系资源,进行沟通、联系,预留、控制河道绿线,形成相互串联的生态绿化廊道,打造独具特色、水活城绿的生态之城。

2)、发展目标与定位
规划定位:打造引领区域提速发展的跨越发展示范区
支撑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承接理想地
带动区域经济崛起的经济增长新支点
驱动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新高地
发展目标:建成一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产业新城、 生态新城、示范新城。

3)、区域协调
东部新城的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等与六安市区、合肥市区整体空间结构相协调,总体形成统筹发展、协调布局的带状城市空间格局。

4)、发展规模
远景东部新城城区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面积:230k㎡;
城区范围面积:185k㎡;
发展备用地范围:45k㎡;

发展规模:
建设用地规模:130k㎡;
人口规模:120万人。

5)、规划布局
a、总体空间结构
形成“一核、双轴、四片、三点、多脉”的空间结构。

一核:东部新城核心区,结合城际轨道站点设置,位于东部新城中心位置;
双轴:新城大道发展轴、G312国道发展轴;
四片:由河流水系自然分割而成的四个城市组团;
三点:城市外围点状发展的新型城镇:椿树镇、东桥镇、先生店乡;
多脉:贯穿东部新城的多条生态水脉。

b、城区功能分区
产城融合,产城一体
以产城融合、紧凑城市为规划理念,以TOD模式主导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倡导多样化、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将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规划共分为4个生活居住组团和5个工业产业组团。

生活居住组团主要结合城际轨道沿线两侧及东部新城中心、淠河总干渠两侧布局。

c、城区用地布局
东部新城城区远景规划范围面积185k㎡,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30k㎡
其中:
居住用地面积3005公顷,占总用地的23.0%,
工业用地面积3970.2公顷,占总用地的30.4 %;
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750.5公顷,占总用地的13.4 %;
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2691.3公顷,占总用地的20.6%。

d、道路交通
主要道路
形成“十横六纵”主要路网结构。

十横:312国道、合六第二通道、皋城路、前进路、寿春路、新城大道、新城二路、新城三路、望江路、东王路;
六纵:经三北路、环城东路、和平路、新安大道、新阳大道、望江路。

高速公路
近期建成312国道与济祁高速下道口;
远期建成新阳大道与沪陕高速下道口。

城际铁路
预留合六城际铁路通廊;
规划4处站点,其中2处位于东部新城规划范围内
加快合六城际铁路建设;
打造BRT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覆盖全城的公共交通网络;
加强城市支持骑行和步行的城市绿道建设。

e、绿地系统
打造“多脉、多廊、多点”独具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多脉:重点谋划水文章,规整、串活城市水系,加大滨水绿化廊道控制宽度,形成相互连通、贯穿城区的多条生态水脉。

多廊:建设高速公路、铁路、高压线防护绿廊,加大重点道路绿线控制宽度,形成相互交织的多条城市绿廊。

多点:建设多个生态绿化节点。

f、公共设施布局
尽量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布局公共设施,保障最大化的公共可达性。

公共设施按三级设置:
1个城市副中心: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位于东部新城几何中心,为东部新城综合服务中心;
5个片区中心:结合各片区进行设置;
多个社区中心: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g、重大项目布局
城际铁路站点
布置在东部新城城市副中心位置,带动中心区发展;
东部新城管委会
位于和平路与前进路交口,南临淠河总干渠绿廊,近期易于实施,生态环境优越;
市会展中心
距城际铁路站约500米,西临瓦西干渠绿廊,交通条件、生态环境优越;
商业金融中心
结合城际铁路站周边进行布局,形成商业氛围;
体育场馆
位于寿春路与科技路交口处
h、公共设施配套
教育
中学:9所;小学:15所
医疗
医院:5所
文化
文化设施:3处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245.7公顷,占总用地的8.1%,人均居住用地5.5平米。

二、六安房地产市场
1、区位简介
六安房地产市场板块可以划分为:市区板块、东部新城、河西板块、城南板块、城北板块。

各板块内主要楼盘一览:
市区板块:
代表楼盘:正兴中央公馆、金环万象城、高速龙湖天地、中辰一品
东部新城:
代表楼盘:高速御景天地、金港城市广场、金利国际城
河西板块:
代表楼盘:恒大御景湾、发能海心沙、丰泰卡地亚湾

城南板块:
代表楼盘:同济万象城、南洋现代城、南河佳苑
城北板块:
代表楼盘:万兴明月港湾、碧桂园、柏庄春暖花开

【板块特征分析】
市区板块:土地稀缺,房价不断攀升,市区因城市配套齐全、商业配套繁华、交通配套便捷,房价也位居其他区位之首,旧城改造将成为主要机会所在;
东部新城:与省会合肥形成无缝接轨,打造引领区域提速发展的跨越发展示范区,未来将成为六安住宅发展热点,目前道路交通较为完善,但由于起步较晚,区域配套并不完善;
河西板块:河西片区总体特征为项目少、体量大,周边配套不完善,但由于距市区较近,房价中等偏上;
城南板块:项目扎堆,后续土地供应充足,但价值不高;区域商业、居住氛围渐浓,认知度逐步提高。

城北板块:区域定位生态休闲,未来将是主要高端生活区。

2、东部新城房地产市场概况
a、整体发展概况
随着六安向东这一城市发展定位的明确,加之六安市委、市政府于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东部新城发展的利好政策,东部新城一跃成为六安各区域中发展势头最快的版块之一,同样也成了各路开发商争抢的“香饽饽”。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区域内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