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2 城市交通的压力。院内的交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2) 交通流线组织 人车分流——建立院内的外环路,车流基本上靠外环路行驶,内部为人行交通,达到人车分流。 洁污分流——药品、货物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独立的运送通道;而院内各大楼的污物、尸体等则通过专门的污梯下运到地下室收集,并通 过专门的出入口从西边道路转运。院内的物流运输实现了有效的洁污分流。 医患分流——院区出入口实现“内外分开”,医护、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也有独立的内部出入口,与病人出入口分开,医院的各大楼均 设有独立的医护入口,医患流线互不交叉。 3) 停车规划 全院建有三层的地下停车库,有效地缓解了医院的停车压力,进出地库的坡道均靠近各出入口,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地面人车交叉的机 会,还给地面一个洁净,安静的外部空间。 4)环境设计 规划设计通过立体绿化的形式,形成中心花园、内庭院、屋顶花园、空中花园,通过精心的设计,安排各种富有特色的植被,为患者带 来舒适的空间享受,创造出一个生态的、绿色的、园林式的医院。 七、建筑设计理念 1、平面创新设计 1)本方案力求创造一个统一的整体,用建筑的语言强调和区分门诊、医技、住院公共交通等医院模块的功能。在平面设计中引入“医 疗街”的概念,沿南北向设医疗主街,联系原有内、外科住院楼。沿东西向设医疗次街,联系远期门诊医技楼。 2)平面布局以模块方式为基调,门诊模块采用前面为患者候诊大厅,中间为诊疗单元,后面为医生休息办公,会诊教学区,医患各设通 道,实现医患分流。 3)住院楼采用两个板式护理单元成“Z”型错开。中间设共用交通核,板式病房能为患者与医护人员争取到好朝向与采光要求,患者与 医护电梯分组分厅,实现医患分流。洁物与污物电梯分设,做到洁污分流。 2、建筑材料及立面。 造型设计遵循简洁、流畅、塑性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空间的阳光感、流动感、体量感。在细部处理上充分体现材质的轻重、 粗细、虚实的对比。主楼体形舒展,配合着强烈规整的肌理,产生纯净、素雅的整体效果。 八、无障碍设计 本方案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在入口、通道、电梯、卫生间等公共部分严格按规范设计,满足使用 要求。 九、消防设计 1、总图 建筑物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在大楼北侧和西侧作为消防登高面,满足规范大于1/4周长的消防要求。消防控制中心设在高层建筑的 地下一层。地下车库有三个7米的双车道,满足地下车库的疏散要求。 2、裙房区 裙房区包括门诊急诊急救、医技等部分。该区建筑均为四层,根据消防规范规定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和组织安全疏散系统,并通过防火 卷帘解决门诊大厅与使用房间的分隔问题。 3、高层区 高层区包括各科室护理单元和办公培训,高度为52.60米。高层主楼标准层每个护理单元划分成一个防火分区。 4、地下室 地下室按功能分区和规范规定合理布置,其设备用房等用房按1000平方米一个防火分区设计;汽车库按4000平方米一个防火分区设计, 其人员疏散组织和车辆进出等均符合规范规定要求。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部分结构设计说明 一、 项目简介 项目用场地位于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北面,西临解放路。 本项目为原医院范围内新加的单栋建筑,含2层地下室,地面以上13层。 二、 设计依据 1、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现行的规范和规程,主要有: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50083-97 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 GBJ132-9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10-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JGJ3-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99 2、风荷载:基本风压取0.7kN/ m2(10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3、雪荷载:基本雪压取0.20 kN/ m2(50年一遇),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Ⅱ。 4、地震作用:本工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三、 结构设计 主要设计参数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乙类;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 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基础安全等级:二级。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初步确定荷载见下表。 楼面用途 活荷载(kN/ m2s) 屋顶 2.0(上人);0.5(不上人) 诊室/办公室/小会议室2.0 屋面花园/实验室/大会议室3.0 病房/病房走廊 2.0 库房/档案室 5.0 药房 8.0 楼梯 3.5 门诊走廊/等候区 2.5 停车库 4.0 设备房 8.0 普通机房/变压室/冷却 室 不小于8或按实际重量 首层考虑施工荷载10 kN/ m2(荷载分项系数取1.0)。 当使用荷载较大时按实际情况采用。 四、 结构抗震设防 本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乙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的地震作用按6度考虑,抗震措施按7度考虑。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五、 上部结构概述及结构体系选型 本工程裙房平面尺寸约为97.2*67.2m,主要柱网为8.0*8.1m,塔楼最大高度为52.60m,首层层高4.8m, 5~13层层高3.8m。 本建筑属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六、 基础选型 建设场地尚未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根据上部结构状况本工程拟采用桩基础,具体基础形式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七、 地下室的结构 本工程含3层普通地下室。 八、 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50。 2、钢筋 采用:HPB 235、HRB335、HRB400热轧钢筋。 第三部分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1466-2005 9、《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 07-2004; 10、《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1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送审稿); 12、招标文件有关要求 二、 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 1、生活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 总病床数:700床 综合用水量标准取:1.5 m3/d.床 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050 m3/d 小时变化系数取:2.4 则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105 m3/h 2、消防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 医院按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次数为1次设防,此综合楼为一类高层建筑,消防系统流量按综合楼建筑且建筑高度大于50m项确定为: 室内消火栓系统流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h; 室外消火栓系统流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h;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流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1h。 三、 生活给水系统 1、给水水源 本工程水源采用市政水源,由两条不同方向的市政给水管上各引入一条DN200的给水进水管供给,住院大楼室外设DN200的给水环管, 供给住院大楼室内生活用水及室外消防用水。 在地下室共设生活贮水箱2个,一、二期各1个,每个有效容积150 m3,作为生活加压供水水源。 2、用水量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050 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105 m3/h。 3、供水方式 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三区供水,四层及以下层由市压直接供水,五层及以上层分两个加压供水区供水(5~9层为一区,9~13层为一区), 在地下室设两组变频加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 四、 生活热水系统 1、供应场所:病房卫生间、手术室及各淋浴间等 2、热源:市政供热(蒸汽) 3、供热方式:采用全天集中供热方式 供水温度:60℃ 4、设计小时耗热量:约1100KW。 5、供水系统方式:采用闭式系统,竖向分区同冷水分区一致,加热器设于地下室。 6、循环方式:机械循环 五、 开水系统 采用电热开水器供应开水。六、 排水系统 1、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制及污、废合流制排水。 污、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送至医院集中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水质应符合国家《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要 求,处理合格后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排水量 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为945 m3/d。 雨水量: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取10年,室外场地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取3年,地面集水时间取10min,综合径流系数取0.6,按照新乡 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雨水量。 3、排水方式 1)污水 室内生活粪便污水采用双立管(即设专用通气立管)方式排至室外污水管网;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设衰变池进行衰变预处理,生活污、 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再送至医院集中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雨水 屋面雨水采用87型雨水斗管道内排水系统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整个院区雨水经室外 雨水管道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七、 消防给水 1、消火栓系统 1)系统流量 医院按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次数为1次设防,此综合楼为一类高层建筑,消防系统流量按综合楼建筑且建筑高度大于50m项确定为: 室内消火栓系统流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