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专题 > 项目管理 > 麒龙纺织服装城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DOC.doc

麒龙纺织服装城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DOC.doc

资料大小:44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28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10/22(发布于浙江)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10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麒龙纺织服装城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DOC.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麒龙纺织服装城(创意产业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1、总论
一、项目简况(一)项目名称:麒龙纺织服装城(创意产业园)基本建设项目
(二)项目业主:重庆市麒龙服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建设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镇其龙村(巴南区渝南大道32号)重庆市麒龙服装工业园区内
(四)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项目总用地面积660亩,总建筑面积约527472平方米,其中设计区100121平方米,展示交流区54000平方米,商业市场区41786平方米,人才培训区3785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9100平方米,其他用地184615平方米。项目将建设成集服装设计、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服装及面料设备展示、交流培训、专业论坛于一体的服装创意产业园。
(五)主要建设条件:征地660亩,已平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服装城已建成厂房及配套用户10多万平方米并交付使用,已入驻180多户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其中已生产近100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和产业基础。
(六)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15009.18万元,其中:项目业主自筹资产资金8009.18万元;申请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专项资金补助7000.00万元。
二、业主简介
重庆市麒龙服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1日,注册资金1500万元,现资产总额为5.2亿元。拥有净资产3000万元,公司拥有各类管理人员50多人,主要从事服装制造、加工、销售等,是一个可信赖的发展中企业。
公司以“科学管理,回报社会、实现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坚持“求实、创新、团结、拼搏”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内部管理,以科学管理,使企业稳步地向前发展。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了公司的资信度,深受社会各界及业内人士的好评。
由重庆市麒龙服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重庆市麒龙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被市、区两级政府列为2005、2006年重点建设项目,为特色园区重庆市花溪特色工业园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2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重庆市市级都市(楼宇)工业园;重庆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将其作为重庆市纺织服装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纳入了重庆市纺织业“十一五”规划的整体布局。
目前,麒龙服装生产基地已完成20万平方米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十几万平方米厂房,竣工交付使用约80000平方米。
三、项目参加人员情况
公司为本项目专门成立了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负责本项目的一切事宜。主要参加人员情况如下:
1、陈尚福,男,经济师,重庆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
2、刘万兰,女,服装设计师,重庆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3、徐英选,男,经济师,现任重庆市麒龙服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重庆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
4、田孟生,男,工程师,重庆市麒龙服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5、陈明礼,男,总工程师,重庆市麒龙服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6、李银峰,女,会计师,重庆市麒龙服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
四、编制主要依据、范围及内容
(一)报告编制主要依据
1、重庆创意产业载体(第一批初选)结果;
2、《重庆市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
4、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规范、标准及规定。
(二)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1、分析国内外、重庆市纺织行业及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分析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3、根据项目拟建设地点、建设条件及产业定位,提出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4、提出项目运作模式以及建设进度安排;
5、提出了项目的建设对国民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并对资金筹措进行了论证;
6、提出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五、主要结论
重庆市麒龙纺织服装城(创意产业园)的建设符合重庆市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其依托朝天门服装交易市场和麒龙服装工业园,将建设集服装设计、服装及面料、辅料、设备展示、交流培训、大型会展、专业论坛于一体的服装城。创意产业园区立足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创意为核心,创新为动力,园区为载体,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充分发挥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和保护,创造财富、增加就业,将逐步形成纺织服装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结构布局科学合理、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增强了重庆市的城市功能,提升了重庆形象。其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特性,对于提升重庆市纺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项目选址恰当,配套建设条件成熟,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方案可行。
项目总用地面积660亩,总建筑面积约527472平方米,其中设计区100121平方米,展示交流区54000平方米,商业市场区41786平方米,人才培训区3785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9100平方米,其他用地18461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5009.18万元,其中:项目业主自筹资产资金8009.18万元;申请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专项资金补助7000.00万元。
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项目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
数值总用地面积
660亩总建筑面积
527472平方米其中:设计区
100121平方米展示交流区
54000平方米商业市场区
41786平方米人才培训区
3785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
109100平方米
10
绿花用地
184615平方米
12
项目容积率
1.2
13
项目绿化率
35%
14
项目总投资
15009.18万元
14.1
其中:自筹资产资金
8009.18万元
14.2
专项资金补助
7000.00万元
2、项目建设背景及重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重庆市麒龙纺织服装城(创意产业园)作为重庆市的重点创业产业载体,其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重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升级,而且可以大大的增强重庆市服装纺织行业的辐射带动力,为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作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的重庆市麒龙服装都市工业园,已经有180多家服装企业单位入驻,但是大部分企业都自主研发或者根本没有研发中心,设备重复购买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当今的服装市场是品牌的市场,品牌服装在市场上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产品和企业的竞争,也集中体现在品牌塑造上的竞争,而园区内很多服装企业都没有独立的品牌策划/推广部门,要不就是将推广部和销售部合在一起,分散的研发能力以及推广能力,将大大降低重庆服装在消费者心中认可度,已不能满足重庆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服装产业作为当前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有着良好的势头。例如大连市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服装创意产业园,重庆服装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全球服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建设集服装设计、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服装以及面料设备展示、交流培训、大型会展、专业论坛于一体的服装创意产业园是必要的。其的建立将为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服装产业转型与腾飞找到新的突破口。
(一)国外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世界纺织品服装消费总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根据WTO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1980-2002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增长了269%,年均增长12.1%。从1990年开始,服装贸易平均增长率7.5%,纺织品贸易平均增长率为3.0%。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纺织品服装贸易和纤维消费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依然会保持继续平稳增长的趋势,全球纺织品需求总量将保持适度增长。
全球纺织品服装消费更趋成熟,体现为流行周期越来越短,进入个性化、小批量、短周期、快交货、零库存的趋势与特点,世界成衣定单交货期已缩短到60天之内。
激烈的零售和贸易竞争,使纺织品消费产生极化现象,低端和高端发展迅速。以中高价和高档市场为目标的零售商及服装加工商则需注重品牌、产品设计、高质量和华贵的特征;批量的服装零售商更加关注的是价格、快速变化和购买的方便性。
纺织品消费个性化正在成为影响服装行业发展的核心,色彩搭配和款式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影响服装销售的一个关键因素。另外,个性化服务将进一步深入,除量体裁衣量身定做以外,还将出现专门设计等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全球未来的纺织服装生产与流通,其信息化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主要特点是纺织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如高科技纤维开发技术,特种纤维将成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先进的加工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广泛应用,高速、高效、优质的加工设备、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新型的智能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绿色环保纺织品的不断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纺织机械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大幅度提高等等,都将进一步提高纺织行业的生产和流通效率,成本会不断下降,产品的质量、品质更加优良,品种会更加丰富多彩,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二)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为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也正加速。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2005年我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465亿件,比2004年增长11.2%,其中梭织服装产量170亿件,比2004年增长13.3%;针织服装产量295亿件,比2004年增长10.1%。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但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在我国出口总值中的比重逐年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