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为房地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消费力和基础设施上)
作为省会城市,对于周边县市具有较强的客群吸引力。
2011年武汉人均GDP为53055.89元,中国城市经济实力排名第13位,经济实力全省第一;
认识二:在中央实施 “中部崛起”的战略契机下,武汉作为中部经济圈的龙头城市,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期,城市发展机会增多,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加强。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加强了客群吸引力,扩大了客群基础。
加强了商贸经济体的吸引力,有利于商用物业的发展。
竞争加剧,促使房地产行业发展不断升级,有利于引入全新的房地产开发理念和提升产品品质。
一、城市认知 (二)
武汉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多核心,多商圈,多板块发展
认识三:武汉主城区规划发展实施依托“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现有格局,以三环为界,重点进行“两江四岸”开发建设,与王家墩商务区共同构成中央活动区,主导城市商务功能的发展。
一、城市认知 (三)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主导发展商务功能的城市定位为商业地产带来了机会和挑战,机会在于政府主导下的商务需求将出现剧增,挑战在于商务建设放量引发的竞争压力。
认识四:武汉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魅力。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对于一个有文化的城市而言,城市客群更容易形成对文化的追求和标榜。
一、城市认知 (四)
二、区域认知 (一)
认识一:本案所在的青山区是依托武钢、中冶、石化等大型国企发展起来的大型居住生活区,区域人口具有明显的产业人群特征,区域内现有人均经济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具备较好的消费基础。
二、区域认知 (二)
认识二:从区域发展规划看,本案所在青山滨江商务区属于城市主导的发展区域,政策面有利,但现阶段 “汉江生态商务区”以及“王家墩”商务区在依托轨交1号线的交通优势下,成为目前主力发展的商务区域,与之相比,本案所在滨江服务区无论从政府发展力度还是可借势资源上都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
认识三:从城市建设力度看,本案所在位置目前没有地铁覆盖,由经验可知,从目前城市主导建设的方向看,本案位置偏离中心城区,且缺乏有效的交通支持,缺乏成为热点区域的发展潜力。
三、地块认知 (一)
1、地块基本信息
位置:位于青山区红钢二街13号
经济指标:
净地面积51608万平方米,容积率3.8,计容积率建筑面积19.611万平方米
土地规划要点
居住与商业的建筑面积按6:4进行控制;
容积率控制在3.8以内;
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内;
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房建设面积不低于住房总建筑规模的66%。
49中学
2、地块四至现状
三、地块认知 (二)
3、地块资源分析:
三、地块认知 (三)
教育资源:丰富,紧邻市重点49中,与武钢三中仅两条街的距离,武钢三小、五小等学校距离本案3公里范围内。
景观资源:北侧临江,沿江有近100米的沿江景观带,具有较好的景观资源和视野。
商业资源:距离红钢商圈直接距离1.5公里。
医疗配套资源:武钢总医院距离本案不足5公里。
地块位于成熟居住区内,区域内生活资源充沛。
地块SWOT分析
生活资源突出,地块北临长江,东邻49中,景观和教育资源突出,对于居住型产品的卖点营造十分有利。
地块方正、平整,用地范围内无复杂地形条件,有利于地块的规划利用。
中交集团的品牌实力优势。
优势
劣势
位置偏僻,从目前城市发展状态来看,区域距离武汉中心区域相对偏僻;
工业污染,项目周边存在噪音、高压线、扬尘等不利因素;
地块蜗居在居住区内,北侧沿江路人流稀疏,且沿街展示面较短,整体形象昭示性较差,不利于物业形象的展示;
3.8容积率以及较多的规划限制(地块有100米的堤防保护退线),使地块的整体规划受到制约,产品打造空间受限。
三、地块认知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