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认真学习并执行“规范”,进一步改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国家标准管理组王喜元 内容: 一、“规范”适时修订的必要性及修订背景资料; 二、GB50325主要内容、修订处及说明(重点); 三、放射性方面(内容、修订处及说明,重点); 四 、执行“规范”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结合GB 50325-2001(2006年版)讲GB50325-2010 一、“规范”适时修订的必要性及修订背景资料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国家标准于2001年11月发布,该“规范”结束了我国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无标准可依的历史,为建造安全舒适的民用建筑工程创造了条件,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从8年多来的实践可以看出,凡是认真贯彻执行“规范”的地方,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工作逐步正常化并深入人心,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状况已得到初步控制。 “规范”的出台,虽然使我国有了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但毕竟该标准的编制过程时间短,存在一些不足。通过近9年的实践和许多专题研究,使得修订“规范”既成为必须,又成为可能。前不久,修订后的“规范”(GB 50325-2010)已经建设部批准发布,可以相信,修订后的“规范”必将在控制室内环境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现就“规范”(GB 50325-2010)修订的有关情况做以介绍,便于大家对“规范”的理解。 “规范”是在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使室内污染控制工作有章可循,于2000年初提出,并经建设部确定立项后开始编制的。 编制工作开始前后,社会各方面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反映日渐强烈,客观上要求“规范”编制工作加速进行,领导的重视使参编人员倍感压力,我们意识到“规范”需要尽快出台,以满足社会管理部门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需要。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国家标准与其它许多工程标准有所不同,因为它涉及的学科多,跨部门多,技术性强,加上当初国内对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处于开始阶段,因此,编制工作的困难可以想见。这种情况下,编制组只能根据污染控制的迫切需要,尽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同时力所能及的开展了一些专题调研,然后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然后经多次修改,完成了“规范”的编制。 “规范”于2002年年初发布执行后,北京市建委首先转发建设部通知并提出贯彻执行“规范”的具体要求,做出全面部署,紧接着上海等沿海省市也相继行动,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相关规定,有的地方制定了分步骤贯彻执行“规范”的时间表,对设计、施工和工程验收的室内环境检测等提出具体要求,后逐渐扩展到内地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