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新年献词
宪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造成的弊端日益显露,社会不安定因素逐渐累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但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进行,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共识。古语云:谋定而后动。没有共识,何以定谋?所以,我们当今的政治改革“稳妥”有余,“积极”不足。 其实,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
一家言
从历史视角看十八大
作为从业党报60年、入党47年的老报人、老党员,我参加过或关心过党的九大到十八大十次全国党代会的宣传报道,很想从历史视角谈谈十八大。 一、十八大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十八大胜利闭幕,新一届党的最高领导人产生了。党的政治局常委由九人减为七人,换了五人,政治局委员25人换了15人,中央...
亲历记
万州的“二月镇反”和“六三事件”
(一) 1966年初春,我正在四川省万县市(现重庆市万州区)一所中学念高三,再过几个月就要高考了,我们已进入复习迎考的冲刺阶段。当时,全社会已经并继续在发生巨大变化。神州大地,雷鸣电闪,但我和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一样,缺乏政治敏感,全然没有理会社会上的巨大变化,仍然一门心思地想着高...
一个生产队的四清
四清工作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总结一下它的经验教训,是十分有益的,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所谓“四清”,即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在政治上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上与资本主义决裂,在经济上杜绝贪赃枉法,在组织上纯洁队伍。概括起来,就是抓农村的阶级斗争...
我亲历的造神运动
1966年到1968年,无论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人人都胸佩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个个都手捧毛主席语录,在各种会议和集会场,都激动地高举语录,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伟大的毛主席革命路线万岁,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无论是机关、部队、学校还是工厂、...
江青八次到天津
1974年6月至1976年8月间,江青曾先后八次来天津。当时,我任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主任,因工作关系,了解一些江青来津的情况。 江青过去从未来过天津。她在批林批孔中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后,看到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有一篇铁路局天津站工人宣讲儒法斗争史的报道(记者阎晶昌),便请示毛泽...
深思录
读曾希圣给中央的检查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因为有七千多人参加,故又称“七千人大会”。当时的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于2月3日在安徽代表团会议上作了第一次检查。与会的安徽代表对他的检查非常不满意,向中央反映,要求继续开会,揭盖子,...
我反对神化和特权的代价
(一)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大约半年,越南人民军围歼法国殖民军的一支特大部队的“奠边府围歼战”已经开始,新华总社准备派我前往越南。1954年春节后,我来到奠边府前线。同年5月初,越南人民军全歼了约两万人的法国殖民军后,根据日内瓦和平条约,越南与法国殖民军的领导机关开始停战谈判...
《顾准文集》出版的曲折
这是1994年,经王元化的推荐,《顾准文集》走进了我所在的贵州人民出版社。此前,文集在上海学林等一些出版社飘移过,未果。 这个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顾准,1949年官至上海市财政局局长,与陈毅、潘汉年、方毅等同为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 顾准却两次划为右派。1980年,恢复名誉,...
冯雪峰两首遗诗
近日,在整理旧书稿中,偶尔翻出了冯雪峰在1963年蒙难的日子里写的两首旧体感怀诗。这是作者在1957年那场政治灾难里,被逐出终生为之奋斗的革命文艺队伍之后,在内心极度痛苦中写出的。 这两首旧体诗过去没有发表过,也不可能公开发表,它只在少数知心朋友间传读。我是在一个与冯雪峰同在上饶...
春秋笔
1950,晏阳初在去留之间
晏阳初(1890—1990),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人物。70年中,在中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赢得国际上极高的荣誉。1943年,与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然而在国内,近60多年来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 1...
“二流堂”那些人和事
在1955年反胡风和1957年反右派之间,曾有一场反对“二流堂及其小家族”的运动。这场运动主要是在文化部在京各单位及文联各协会开展的。到了1957年,“二流堂”重庆时期人员的一大部分,北京时期的全部和“小家族”成员统统被划成右派。文化大革命兴起又都无例外地成了反革命分子。 那么,...
人物志
张玺一生的几件大事
张玺,原名王常珍,1912年3月19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东田村一个当辈子发家、当辈子破产的地主家庭。1931年春在邢台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加入共青团,任四师团支部书记,后任三校团总支书记,从事和领导学生运动。 张玺不仅是鲁西、湖西和冀鲁豫未合并前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始...
王缵绪辞官抗日
川军第二十九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王瓒绪,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曾获抗日英雄的称号。 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四川西充人。幼年受业于举人,考取秀才。爱好收藏,喜好书法,善作绝律。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同志军”。 1908年,王瓒绪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