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是生产力三要素之一,是进行社会生产的物质手段。设备管理的好坏,对车间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等经济指标,都将是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按照设备运行规律,抓好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维护,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对整个生产系统的生产设备的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变更、直至报废的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设备有效运转,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为使本车间生产设备的预防保养、日常维护、故障维修及零配件管理、维修绩效作业有章可循,以维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率,特制订本制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车间各工段的一切仪器、设备及设备操作、维修和管理。
职责
1.本制度由原料车间组织制订、修改、审核;
2.由车间各工段负责设备的控制、管理及保养,由设备管理组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3.操作人员和维(检)修人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维护好设备。
4.坚持维护与检修并重,以维护为主的原则。
5.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设备包机制,确保在用设备完好。
6.操作人员对所有的设备,通过岗位练兵和学习技术,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并享有“三项权利”,有权制止他人私自动用自己操作的设备;未采取防范措施或未经主管部门审批超负荷使用设备,有权停止使用;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超期不检修、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如不立即处理和采取相应措施,有权停止使用。
7.操作人员,必须有做好下列各项主要工作:
7.1正确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停机后妥善处理,运行中搞好调整,认真执行操作指标,不准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
7.2精心维护、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运用“五字操作法”(听、擦、闻、看、比),手持“三件宝”(扳手、听诊器、抹布)。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搞好设备清洁、润滑、坚固、调整和防腐(即“十字作业法”)。保持零件、附件及工具完整无缺。
7.3掌握设备故障的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
7.4设备计划运行,定期切换,配合检修人员搞好设备的检修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保证随时可以启动运行,对备用设备要定时检测,搞好防冻、防凝、防锈等工作。
7.5日常生产中出现机器故障,应及时修理,自行无法修理,应及时报告车间协助解决。
7.6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缺陷记录,以及操作日记。
7.7经常保持设备和环境清洁卫生,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门窗玻璃净。
7.8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交接班制。
8.各设备使用班组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9.车间各工段对主要设备仪器应建立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
10.车间将每周定期组织各工段负责人对车间设备的维护及保养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项处罚到相关责任人。
设备管理内容
1.生产设备的统计和管理。
1.1凡影响产品质量的机器设备,由车间设备管理组建立《生产设备台账》。
1.2在使用设备或新购设备安装验收完成后,设置《生产设备台账》,并保持相关记录。
1.3在建《生产设备台账》时,应记录各种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供应商、数量、功率、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安装尺寸、重量等有关该设备的技术参数。
2.设备的安装、调试
设备到车间后,由设备使用班组组织人员开箱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调试,如不合格,报公司采购部门通知相关供应商处理。
3.设备验收
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车间组织人员与采购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如不合格,通知有关供应商处理。
4.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按相关的设备使用说明书或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5.设备检修管理
5.1设备检修保养规定:
5.1.1设备主管人员编制设备检查保养工作计划,填制“设备检修计划表”,报工段主管审核批复。
5.1.2.工段主管审核计划,上报车间经理后,批准执行设备检修保养计划。
5.1.3.设备管理人员编制检修保养单“月设备检修保养计划表”。
5.1.4.设备管理人员填写的“月设备检修保养计划表”车间经理,签注意见,下达执行。
5.2设备日常维修管理方法:
5.2.1.使用部门的设备发生故障,须填写“维修通知单”,经主管签字维修。
5.2.2.维修人员接到通知,随即在“日常维修工做记录簿”上登记接单时间,根据事故的缓急及时安排有关人员处理,并在记录本中登记维修时间。
5.2.3.维修工作完毕,主修人应在“维修通知单”中填写有关内容,经主管人员验收签字。
5.2.4.维修完工后,及时将维修内容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