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蛇,又称“小龙”,在古代的文化中,蛇是美好的象征,招财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形象,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 在古老的神话中,人类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他们两神的结合便产生了人。华夏祖先的轩辕黄帝也是人面蛇身,作为原始的图腾崇拜,至今还深有影响。 传说春秋时代,介之推追随晋国公子重耳逃亡避难,有一次,重耳在断伙绝粮时生了大病,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后来在介子推的帮助下重耳当上了国君,重耳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 后来经人提醒国君重耳深感惭愧,为报答介之推他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重耳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想趁林中起火后,介于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可是,一连烧了三夭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庄一棵大树烧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