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园区毗邻AAAA级旅游区中华回乡文化园、世界穆斯林城、纳家户清真大寺、纳家户民俗风情街、纳家户商贸街等著名设施。
6、基地主导产业
(1)设施果蔬标准化生产
(2)回乡风情休闲农业开发
7、建设目标
建成国家级的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集设施果蔬标准化栽培示范、优新品种引进筛选、设施园艺技术推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四季鲜果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将科技示范园区建成一个具有国际较高水平的农业科研示范平台,带动全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8、主要建设内容
(1)设施果蔬优新品种引进100个品种、繁育200万株、推广2000亩;
(2)设施果蔬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1000亩、推广2000亩;
(3)设施果蔬产业高新共性技术集成示范500亩;
(4)绿色果蔬出口生产示范800亩;
(5)设施园艺科技培训2000人次;
(6)四季百果生态观光1500亩;
(7)农产品流通市场营销10万吨。
9、专家技术团队:
专家团队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专业方向
首席专家:
李建设
男
42
教授
宁夏大学
蔬菜
技术骨干:
谢华
男
40
研究员
宁夏农林
科学院
蔬菜
孙权
男
40
教授
宁夏大学
土肥
赵伟
男
39
高级农艺师
宁夏农技
推广总站
农学
陈伟平
男
42
高级农艺师
宁夏农技
推广总站
农学
苏宁国
男
41
高级经济师
宁夏领鲜果蔬产业发展公司
经济
迟永伟
男
41
高级农艺师
永宁县设施园艺研究所
植保
谢臣
男
39
高级林业工程师
永宁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果树
苏志军
男
43
高级林业工程师
永宁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果树
二、 示范基地的工作运行机制
(一)示范基地整体运行机制
公司依据国家及自治区有关规定,积极开展“村企互动,共建新农村”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村企结对互动,通过“村企互动”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目前,公司两个基地共带动周边农户参加劳动生产的人员达到600多人,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及生活水平,并带动农民学技术、掌握农业知识,缓解了空闲劳动力给社会所带来的压力。
(二)设施果蔬科技示范运行机制
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实施为载体,结合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主打科研示范推广和设施技术培训两大战略品牌,全面实现政府扶持项目建设的初衷,引导广大农民获得技术,脱贫致富。
积极实施设施农业优良品种引进、孵化、培育、推广工作,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研究开发,积极发展种植专业户、专业组、专业村,参与落实设施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为种植户提供技术、信息、培训等服务,并为行业发展提供危机预警,既为我区特色产业提供大量苗木,帮助周边农产脱贫致富,又可成为本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三)科技培训中心的运行机制
培训中心可承担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对从事设施园艺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培训,二是对直接从事设施园艺生产的普通农民的培训。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主持单位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讲授指导为主,以光临园区的访问学者和外聘专家的学术报告为辅,二者协调兼备即可正常开展工作;对普通农民的培训可通过地方农技部门和园区的技术人员,或科技支撑项目研究单位的研究生来完成,可确保根据农业时令或计划安排如期开班。
(四)园区标准化生产运行机制
李俊镇古光设施园艺园区,是银川市绿色果蔬生产基地,拥有高标准节能日光温室209栋,采用“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合理布局、均衡上市”的管理原则,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相关准则和规范开展生产,多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生产业绩,带动周围农户共同走向富裕。并且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广大项目区农户为生产单位严格按照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建立产品质量可追究制度,最终带动项目区广大农户共同走产业化生产之路,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杨和镇纳家户示范基地采用“大农业”的发展经营思路,积极发掘所属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等有利因素,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在纳家户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中华回乡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与生态旅游园区”。形成“中华回乡设施园艺科技示范园”,“中华回乡四季百果生态观光园”,“中华回乡名优果蔬苗木繁育园”,“中华回乡绿色果蔬出口示范园”,“中华回乡设施园艺科技培训中心”等“四园一中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