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项目背景
印星ERP项目是在XX公司对信息化提升企业效益的迫切需求下提出,并开始研发和实施的。
XX公司自02年开始经过调研、选型,确定最终的ERP软件提供商进行ERP项目的实施,在几年的实施和使用过程中,应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流程不断的革新和重组,以前的系统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进一步的需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尤其显得不是很完善:
系统响应速度系统的响应速度太慢,往往出现异地不能顺利连接系统,处理信息速度太久等情况。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提高效率,效率是当今企业利润之源,然而,系统的响应速度慢,直接导致的就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效率大大降低,进而导致业务处理效率低下。这是企业不愿得到的结果。
生产资源计划(MRP)方面MRP系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高效的信息共享、实时的生产数据传递”作为ERP系统的一个目标,最终没有很好的在该系统中体现。一方面,系统中没有体现出计划层次来,几乎没有涉及到计划的业务,如销售计划、主生产计划、作业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等,作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ERP,不是单纯的进销存软件,另一方面,作为计划的回馈,执行也没有记录,没有反馈,这样根本上没有起到对生产进行适时监控,也就是说生产是不受控的,没有形成闭环的业务管理模式。
软件的界面友好性和系统易扩展性在这套系统中,软件的界面友好性不足,往往出现找不到操作模块的情况。该软件开发模式为C/S结构,这种结构的一个较大弊端就是不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尤其在系统升级方面,往往出现不同的客户端版本不同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青岛赛瑞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对XX公司各个部门业务流程的熟悉,提出承担该项目的研发任务,并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3、定义: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物料需求计划
4、参考资料
《软件开发任务计划》06年3月
《软件开发合同》06年3月
二、任务概述
1、目标
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计划和执行贯穿整个系统,实现业务流程中对成本及费用的预测、控制、反馈,并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监控,使财务、销售、库存、采购、车间、计划、成本等管理集成在一起,构建一个具有先进性、集成性、适应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管理信息系统。
2、运行环境
系统运行模式为B/S结构,即服务器/客户端模式。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处理集中在服务器上,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进行表单的提交和信息获取。
软件系统运行在Microsoft 2.0平台。客户端不需安装额外软件。
3、条件与限制
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要基于公司、南厂、北厂VPN网络的正常运行,以保证网络环境通畅。
三、功能总述
1、系统功能设计总体原则
提供丰富的报表功能。
引入层层预警机制。(提供决策)
实现“计划—执行”闭环管理业务处理模式。(提升执行力)
执行“接口把关”原则,“不良不流入下一环节”(严格品质))
2、功能划分
系统主要通过供应链管理(物流)、生产管理(信息流)、财务管理(资金流)三条干线进行业务流程管理。
供应链管理(物流):处理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存储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物流流程。其物流的核心为库存的管理。包括库存管理、销售出货管理、采购管理。
生产管理(生产信息流):包括工艺档案、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
财务管理(资金流):应收应付管理、成本核算等
其他补充模块:人力资源管理、经理查询
3、功能结构图
四、业务流程分析以及功能设计
供应链管理(物流)部分
1、 采购管理
业务描述:
(1) 接受物料需求或采购指示,并生成采购计划
物料需求大部分来自生产计划产生的需求,采购部门必须按照物料规格、数量、需求时间以及质量要求提供给生产部门。对于按订货点控制需求的物料,这部分物料多为固定消耗料,如大多数辅料。由仓库提出需求计划。(2) 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处于企业供需链的供应商,从这种意义上说,供应商也是企业资源之一。采购部门掌握越多的供应商,企业的供应来源越丰富。现代管理的管理思想趋于“供应商是合作关系”或“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一般考虑3个要素:价格、质量、交货期。传统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