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外购物资和劳务是构成**股份总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创造采购优势对于实现成本领先,增强竞争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操作规范对实施战略采购(“战略采购”特指本规范描述的采购方法与体系)的组织、操作流程和相关的指导原则进行了说明,它适用于股份公司内所有的物资和劳务的采购。股份公司内负责采购的相关部门(如集团物资采购部、事业部物资采购处等)均应遵循本操作规范中的规定,对所负责采购的物资与劳务实施战略采购。
由于本操作规范涉及到对外部情况的系统分析和了解,因此,本操作规范仅允许在采购部门内部使用和沟通,并不得向外部公开。任何在操作过程中向外部(包括内部无关的第三方)公开相关内容的情况都视为对公司员工规范的破坏,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
4.1 明确采购类别划分原则
4.2 定义采购类别
4.3 建立采购数据库
4.4 分析供应市场
4.5 SWOT分析
数据库设计的目的
记录跟踪采购情况,提供使用情况的分析数据
为今后实施战略采购及时准确地提供全面的信息
根据不同采购类别的不同特征设计不同的采购项目管理数据库
各子公司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应紧密合作,避免相同的物资因名称或规格表述不同而出现差异
全面记录
详细的技术质量指标
使用工厂、部门、设备和部位/用途
目前的采购数量、库存数量与库存状态
基本的供应情况
分采购类别设计数据库,记录采购项目数据
对于**集团来讲,尽可能集中采购量是当前必须的工作。它可以充分利用扩大了的采购量,极大增强目前有限的购买力。这一点对于处于不断扩张之中的企业尤为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为扩张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据此与供应商确定较为紧密的战略关系。
集中采购量对于**集团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
充分集中原来由各个公司各个厂分散采购的物资,由统一的部门负责实施战略采购;
基于对器材配件采购性质的分析,打破原来按照功能分类的方式,采用按照供应商类别或采购方式的分类,充分扩大各采购类别的购买量;
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将采购量集中到优秀的供应商处。
在集中采购量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对采购的品种进行优化,实现:
原燃料采购方面:最佳的采购结构(见下页);
器材配件方面:备品配件的标准化(为了实现标准化,还需要来自各公司/厂生产技术部门的员工对目前的采购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统一,统一物资的名称、技术规格、产品要求等)。
针对某些尚未实现市场化的产品(如电力),**需要从特殊的角度对这些采购项目的采购战略进行设计。可以从以下角度设计相应的采购战略:
利用所采购的项目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例如,作为基础公用设施之一的电力,就可以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要求政府保持或适当降低电价,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参见《电力采购战略设计》)。而采用这类采购战略时,通常可以考虑的沟通方式是,联合当地主要的几家企业(他们必须是用电大户!),共同做政府的工作,促使政府对电力企业施压,降低或保持电价。
考虑自制还是外购的战略,或者进行纵向整合。针对重要的战略物资的采购,若供应市场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可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是否需要收购供应这些战略物资的企业;而相反,对于不重要的采购物资,则可以考虑外包的方式。
采用联合优化。特别对于关联企业的交易,若它不能实现市场价的运作,则在分析其具体经营状况的基础上,通过经营管理指导(如对建运公司的运输模式与线路优化以降低运输成本)降低成本,最终实现市场化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