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的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清兵入川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古街巷,是老成都“千年少城” 城市格局和原真文化的最后遗存。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
三百年风雨,由兵营而市井,由官城而街巷,当年的满城只留下宽、窄、井三条巷子。宽窄巷子是少城的遗存,是少城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从清朝、经过民国、到现在的历史演进,是古少城文化的历史延续,文化的回忆。
宽窄巷子的四合院式建筑、满城的兵营、川西民居、民国时期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不同建筑风格的混合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2003年改造之前,宽窄巷子渐渐褪去往日的浮华,呈现了环境差、建 筑破败、安全隐患突出等破败局面
面临的问题:随着成都城市的发展,人口增加,交通发展,进入新千年后,宽窄巷子渐渐褪去往日的浮华,成为危房多、环境差、安全隐患突出的典型。年久失修的宽巷子、窄巷子不仅建筑大多已十分破败,而且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拥入,昔日的四合院已经变成了大杂院。宽、窄巷子的居民没有天然气、没有厕所、做饭烧蜂窝煤、雨季担心危墙坍塌……
改造前商业业态:宽窄巷子在没有改造之前,许多居民利用自家房屋、院落相继开起了茶馆、小吃店、旅社等,以零散、自发形成的民间经营业态形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