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首页 > 资料专栏 > 经营 > 管理工具 > 管理制度 > 太原钢铁集团安全管理制度标准(doc).doc

太原钢铁集团安全管理制度标准(doc).doc

资料大小:8KB(压缩后)
文档格式:DOC(7页)
资料语言: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解压密码:m448
更新时间:2018/5/30(发布于山西)

类型:积分资料
积分:7分 (VIP无积分限制)
推荐:免费申请

   点此下载 ==>> 点击下载文档


“太原钢铁集团安全管理制度标准(doc).doc”第1页图片 图片预览结束,如需查阅完整内容,请下载文档!
文本描述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班组安全管理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班组策划、组织、落实安全工作的能力,实现安全工作的重心下移,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管理标准。

第二条 本管理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所属各二级单位、子(分)公司的所有班组,包括相对固定的班组、临时组建的班组以及相当于班组建制的其他组织。

第二章 班组安全工作的组织
第三条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工作,通过策划、部署、检查、控制、考核,确保上级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要求在本班组的贯彻执行。

凡上级颁发的与本班组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属规章制度性质的通知,班组均应妥善保管,并经常组织职工学习、理解、掌握,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认真落实。

第四条 班组应设 1 名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全面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员不在时,班组长要明确代管人员。班组长不在时,安全员有权安排本班组职工完成与安全有关的工作。 第五条 班组职工分散作业时,班组长必须为每个作业区域指定一名安全工作负责人。

第六条 班组必须建立包括班组长在内的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第七条 班组必须建立以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班组日常危险辨识、危险预制训练与隐患查处制度;
(二)班组违章违制检查、考核制度;
(三)班组设备设施巡回检查、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四)班组交接班管理制度;
(五)班组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六)班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第三章 班组危险辨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 由班组长 组织职工进行作业前危险辨识:
(一)岗位作业标准中对将要进行的作业项目未明确规定操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的;
(二)其他岗位发生人身伤害、险肇事故,本班组存在相应或类似作业的;
(三)设备检修、维修及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四)由于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或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生产或检修作业方式发生变化(包括行走路线、作业程序、操作方法、配合方式变化等),执行现有作业标准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
(五)生产设备、安全装置设施、工器具发生变化的;
(六)作业环境(包括光线、噪声、场地、作业空间、物料垛放、气象自然条件等)发生变化的。

第九条 班组开展危险辨识活动必须全员参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确定所要辨识的作业项目,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方式及作业要求,告知全体参与人员;
(二)结合作业方式、作业要求及所涉及的设备设施、工器具和作业环境,查找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三)分析事故模式,即分析这些危险因素在哪些条件下可能会对人员造成伤害,伤害类别及伤害程度;
(四)针对事故模式,对危险因素进行消除、减弱、隔离,或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双方或多方配合、交叉作业的,作业前应相互了解掌握对方危险辨识结果,及时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五)作业前以危险辨识结果为内容,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明确每名职工的责任、工作内容及具体要求。

第十条 班组危险辨识活动的组织要求:
(一)班组要把逻辑性和专业系统性辨识结果运用于直观性危险辨识,并开展作业前危险预知训练活动;
(二) 充分运用危险因素排查法、头脑风暴法等科学方法开展班组危险辨识活动,做到人人发言;
(三)对每一次危险辨识活动都要进行翔实的记录;
(四)定期汇总、分析、整理危险辨识结果,动态完善事故预防措施,逐步纳入作业标准。

第四章 班组标准化工作
第十一条 班组必须严字当头抓好标准的执行:
(一)班组长、岗位职工必须遵循 100% 执行作业标准的原则,逐条对照标准进行操作;
(二)班组长要逐条对照标准,跟踪检查职工的作业行为,及时纠正违章违制;
(三)认真落实查处工作,对违章违制行为进行暴光并按照制度严格考核;
(四)班组长每个月要对本班组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查找职工违反标准的原因和规律,组织研究整改措施。

第十二条 班组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职工的标准化意识,强化对标准的熟知和理解:
(一)开展违章违制讲评活动,分析违章行为的危险性;
(二)组织违章违制人员谈体会,讲感受;
(三)运用系统讲解、实物展示等方法,开展作业标准讲解活动。

第十三条 班组要按照“有岗位就有标准、有设备就有标准、有操作就有标准”和科学、优化、适用的原则制定岗位作业标准。制定作业标准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按照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将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作业活动;
(二)根据需要将各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关联的动作要素;
(三)参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设备使用和维护规程》,结合日常操作习惯、相关事故案例教训及危险辨识结果,进行作业过程及动作要素的安全分析;
(四)组织岗位职工讨论并确定标准的作业行为;
(五)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作业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得到作业人员的认可后颁布实施。

第十四条 作业标准必须做到字迹清楚,人手一册。

第十五条 作业标准必须明确下列内容:
(一)操作程序。即要指出完成一项工作必须遵循的操作步骤;
(二)动作要领。即要说明每一个操作步骤中应如何准备、使用工器具,作业人员的位置、姿势、动作频率,设备及安全装置状态的确认,信号联络方式,行走路线等;
(三)安全注意事项。对于不便于在动作要领中阐述但可能影响人身安全的事项,要予以说明。

第十六条 班组要结合日常操作实践,动态修订完善作业标准:
(一)班组长、岗位职工必须遵循“没有标准不作业”和“标准不可执行不作业”的原则,对不完善和不能执行的作业标准,要立即停止工作进行制定或修订;
(二)通过对职工作业行为的跟踪检查和对违章违制的统计分析,客观评判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属标准不合理的,要及时组织修订;
(三)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因素的变化,结合事故教训及危险辨识结果,及时检查现有作业标准的完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