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益派咨询中国手机媒体发展研究报告》(50页).rar
目录
I. 调研背景 1
II. 研究方法 1
III. 概念定义 1
IV. 报告摘要 3
V. 报告正文 4
1 手机网民属性特征 4
1.1 手机网民的性别状况 4
1.2 手机网民的年龄状况 5
1.3 手机网民的婚姻状况 6
1.4 手机网民的学历水平 7
1.5 手机网民的职业状况 8
1.6 手机网民的个人月收入 9
2 手机网民人群细分 10
2.1 手机网民消费行为 10
2.1.1 手机网民的个人月消费 10
2.1.2 手机网民的个人月收入与月消费对比 11
2.2 手机网民手机上网方式及资费情况 12
2.2.1 手机网民渗透率 12
2.2.2 手机网民手机上网方式 13
2.2.3 手机网民所属移动运营商 14
2.2.4 手机网民手机品牌使用状况 15
2.2.5 手机网民手机上网付费方式 16
2.2.6 包月套餐用户的套餐选择情况 17
2.2.7 包月套餐用户上网流量限制情况 18
2.2.8 包月套餐用户额外的手机上网消费支出 20
2.2.9 按流量付费的手机网民手机上网月消费支出 21
3 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分析 22
3.1 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时间和场合 22
3.1.1 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 22
3.1.2 手机网民每次使用手机上网时长 23
3.1.3 手机网民平均每周使用手机上网时长 24
3.1.4 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场合 25
3.2 手机上网应用行为 26
3.2.1 主要手机上网应用用户渗透率 26
3.2.2 主要手机上网应用用户占有率 27
3.2.3 主要手机上网应用用户付费意愿 28
3.2.4 用户使用主要手机上网应用的频率 29
3.2.5 手机网民经常浏览的资讯信息类型 36
3.2.6 手机网民经常浏览的生活服务资讯信息类型 37
3.3 手机浏览器用户渗透率 38
3.4 WAP网站及手机客户端软件用户使用或访问情况 39
3.4.1 WAP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用户渗透率 39
3.4.2 WAP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用户占有率 40
6 其他 41
6.1 手机网民对手机广告形式的偏好 41
6.2 非手机网民对手机广告形式的偏好 42
6.3 手机网民获知WAP网站或手机客户端软件的途径 43
6.4 手机网民的媒体接触习惯变化 44
6.5 手机网民设置的手机浏览器的媒体屏蔽形式 45
VI. 法律声明 45
图目录
图1-1 手机网民的性别状况 4
图1-2 手机网民的年龄状况 5
图1-3 手机网民的婚姻状况 6
图1-4 手机网民的学历水平 7
图1-5 手机网民的职业状况 8
图1-6 手机网民的个人月收入 9
图2-1 手机网民的个人月消费支出情况 10
图2-2 手机网民个人月收入与月消费对比 11
图2-3 手机网民渗透率 12
图2-4 手机网民的手机上网方式 13
图2-5 手机网民所属移动运营商 14
图2-6 手机网民对手机品牌的使用情况 15
图2-7 手机网民的手机上网付费方式 16
图2-8 包月套餐用户的套餐选择情况 17
图2-9 包月套餐用户手机上网流量限制情况 18
图2-10 包月套餐用户手机上网流量限制情况 19
图2-11 包月套餐用户额外的手机上网消费支出 20
图2-12 按流量付费的手机网民手机上网月消费支出 21
图3-1 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 22
图3-2 手机网民每次使用手机上网时长 23
图3-3 手机网民每周使用手机上网时长 24
图3-4 手机网民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场合 25
图3-5 主要手机上网应用用户渗透率 26
图3-6 主要手机上网应用用户占有率 27
图3-7 用户对主流手机上网应用的付费意愿 28
图3-8 手机网民在线浏览新闻或其他资讯的频率 29
图3-9 手机网民使用移动即时通讯的频率 30
图3-10 手机网民在线阅读电子小说/杂志的频率 31
图3-11 手机网民使用手机炒股的频率 32
图3-12 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下载的频率 33
图3-13 手机网民使用手机邮箱的频率 34
图3-14 手机网民使用移动搜索的频率 35
图3-15 手机网民经常浏览的资讯信息类型 36
图3-16 手机网民经常浏览的生活服务资讯信息类型 37
图3-17 手机浏览器用户渗透率 38
图3-18 主流WAP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用户渗透率 39
图3-19 主流WAP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用户占有率 40
图6-1 手机网民对手机广告形式的偏好 42
图6-2 非手机网民用户对手机广告形式的偏好 42
图6-3 手机网民获知WAP网站或手机客户端软件的途径 43
图6-4 手机网民的媒体接触习惯变化情况 44
图6-5 手机网民设置的手机浏览器的媒体屏蔽形式 45
I. 调研背景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腾讯、新浪、搜狐、百度等网络媒体都推出了自己针对手机用户的WAP网站。一些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移动搜索、移动即时通讯、手机网络游戏等也逐渐被用户接受并使用。随着我国手机用户普及率的逐渐提高,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最主要的终端形式,其媒体价值日益凸显。
伴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也将大力推广3G手机上网服务。益派咨询认为,未来10年内,3G手机普及之后,手机将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清楚地了解手机网民的基本特征、手机上网使用行为等信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此次调查正是基于以上目的,以期对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内容供应商、移动运营商及手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