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第1讲 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与机制
创新:一个存在普遍分歧的领域
创新理论的发端
发明、技术创新与R&D
摩尔定律与S型曲线
创新的分类、
工业创新主体
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
创新的过程模型
工业创新的分布模式
创新群集
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
创新:一个存在普遍分歧的领域
创新的重要意义:innovation or die
创新已经成为新的信仰,然而,关于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培育创新,仍是一个存有困惑的问题。
[英]Nicholas Valery著,战洪起等译,《工业创新》(Innovation in Industry),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页。
美国IRI(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在对美国主要技术公司的年度调查中发现,“设法使创新发生”已经从早些年的第4,5位问题上升为1998年工业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创新领域普遍存在的分歧
Definition: what is innovation?
事实上,创新的界定在多数情形下取决于研究者本人所关注的层次,产业层次、企业层次或者是国家层次。
创新类型如何进行划分?
创新是technology push or market pull?
市场因素与技术因素究竟何者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渐进创新与重大创新究竟何者具有更为重要的经济意义?
大企业与小企业孰为工业创新主体?
创新理论的发端
J · A · 熊彼特(J. A. Schumpeter)
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版)
关于50-60年长周期的“创造性毁灭”的论述
(俄国经济学家Nikolai Kondratieff于1925年对法、英、美三国价格、工资、利率以及工业生产与消费数据发现了“经济长波”现象)
对古典经济学的挑战:非主流经济学
(1)古典经济学家寻求在稳定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经济资源,任何干扰都视为外生的;
(2)熊彼特认为经济在大多数情形下处于非均衡状态,不断受到“技术创新”的扰动,从而产生“经济长波”。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1)创新与企业家
创新(innovation):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 引进新产品
- 采用新技术
- 开辟新的市场
- 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
- 引入新型的工业组织
(2)50-60年长周期的“创造性毁灭”过程
(3)每个经济活动的长周期都是独特的,受完全不同的产业群所推动(Nicholas Valery, 第11页)
(4)经济长波随技术进步在逐渐缩短,周期从50-60年缩短至30-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