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00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上海南汇新场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一.南汇新场地理环境
新场镇位于东径121.41度,北纬31.03度之间。南接奉贤的头桥镇,西连航头镇,北面是周浦镇,东为宣桥镇及南汇工业园区。距市中心35公里,到芦潮港码头30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25公里,20分钟即达。
新场镇交通便捷,南汇的主动脉----沪南公路横贯新场东西,大治河在镇南侧流过。建造中的沪芦高速公路由北向南穿越全镇,在本镇长桥、龙桥、唐桥等村经过,且其与沪南公路相交处的匝道口就在距老镇东1公里处。规划中的下盐公路、申江南路、浦东机场路、R3轻轨及航三公路、横新公路在镇域内成五横三纵交叉通过,拟建的地铁11号线及孙江公路延伸段也均将通达本镇。
新场镇于2002年7月由原新场镇、坦直镇撤并而成。全镇总面积54.3平方公里,现有总户数20204户,总人口48972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0人,非农业人口21142人,常住人口70000多人。其中新场镇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老镇区面积为0.69平方公里,有居民1.5万人。
新场的桃园是南汇区一年一度桃花节的主景点之一,该园所产“新凤蜜露”桃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标志。
二.新场人文历史底蕴
新场镇是浦东最后一块文化遗产,它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从历史文化角度评价,还是从旅游休闲角度观赏,在浦东都是独一无二的。
1.镇名由来
据清光绪《南汇县志》记载:“新场镇,邑西南二十四里,名‘石笋滩’。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有两浙盐运司署,后迁盐场于此,故得今名”。又写道:“古前京城在邑十九保之石笋里。”由此可见,新场古称石笋滩,又叫石笋里,在南汇县城西南24里,由于迁来了盐场,相对于当时建在他处的盐场而言是新的,故称新场。
那又为什么称新场为“古前京城”?该县志又说“前京城在华亭县东南以近京浦;因名。梁天监七年筑。”原来,在南汇建县前,新场属松江县(华亭),京浦即当时的周浦,相对松江与周浦的距离而言,新场在京浦之前,故称“前京”,筑城时间为梁天监七年,即公元508年。由此推算,新场的历史最早可推到1500年前。后几经兴废,直到宋建炎年间迁盐场及设两浙盐运司署后又兴盛起来。
2、宋元明清时的新场
宋以前先后属苏州府下辖的昆山县、华亭县。光绪南汇县志记载有个叫卜珍的唐朝将领的基就在新场永宁寺后,明时曾显灵以退倭寇。现祠已废。
宋元时期,因设立当时很有地位的政府机构两浙盐运司署,新场开始繁华以起来,《南汇县志》(1990年)记:“当时镇区歌楼酒肆、商贾辐辏,其繁荣程度曾一度超过上海县城,是当时浦东平原上的第一大镇”。
元代,新场周围有了南山禅寺、永宁教寺、雷音寺等寺院,赵孟兆页 还到永宁寺写了赤壁赋刻成碑。此碑后被明郡守方岳贡搬到其府署。一个镇有几个寺并存而当时县内元代建的寺院总共六所,新场就有三所,可想象当时的新场确实是人气相当旺的。
明及清前期的新场,其规模、经济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商业繁荣不说,就读了书做官的人数在当时的南汇县也处前列,明太常寺卿朱国盛为其家三代都有二品官而在新场镇中市的街口建“三世二品坊”一座,上刻“九列名卿”。中进士的历代有二十几人。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达,新场周围的拱桥有九座,牌楼有十三座,相当规模的第宅厅堂则更多。故有“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半苏州”之誉。
清后期,因战乱祸及,好端端的新场遂遭破坏,光绪南汇县志载“匪扰后,屋舍焚毁,名迹就湮,今虽复成市,寥落处犹多。”
3.新场名胜景观十景
新场的名胜主要为笋山十景,它们是:
溪湾石笋 书楼秋爽 雷音晓钟 横塘晚棹
溪湾石笋 千秋夜月 南山雪霁 海眼涌泉
高阁晴云 上方烟雨
①溪湾石笋:新场旧称石笋里,在包家桥西石头湾中有石数条,其形与笋无异,因名。李综放诗云:
溪湾轶事久模糊,石笋犹堪作画图。
缃幅展来留翠影,墨痕洒处透云膜。
信人讵使仍疑后,仅有还思胜绝元。
真迹自随流水永,漫将旧日说相诬。
今石笋尚存,只深埋河底,平时不能见到。
②书楼秋爽:镇洪西街二十六弄旧叶风毛住宅,有池上楼,后亦有楼。叶风毛之祖叶映榴(进士出身),在武昌遭兵变而自刎,清康熙帝为褒恤叶之忠,御书“忠节”、“心炳”两匾,为藏该两匾,建御书楼,楼坐此朝南,前临池,树木如林,秋天格外凉爽。李综放诗云:
御书楼外绿荫浓,桃李栽培日益隆。
须识纳凉同立雪,方知秋爽并春风。
一湾滟潋观游鲤,万卷吟哦送游鸿。
况值桂林香正馥,何疑仙宅近蟾宫。
今池平,楼改建、景废。
③雷音晓钟:雷音寺,即神宵雷坛,元至顺间建,系道院,位洪西街面,旧时寺中有洪钟,每当拂晓由寺中传出之钟声冲破晨曦之宁静,给人以悠扬自得之感。
清王协埙写道:
指点雷音寺,未游记我曾。看花晨卷慢,礼佛夜燃灯。自变桑成海,唯余草满塍。昆明灰散尽,浩劫话胡僧。
又有古人诗云:
古木参天不可攀,钟声隐隐出林间。
谈经想几花飞坠,说偈应知石化顽。 枕上蝶魂从此觉,梦中务猬自今闲。
由来斯处稀人迹,笋里曾推第一山。
今寺旧址已改为服装厂,寺前“雷坛桥”尚元好。
④横塘晚棹:新场东横港又称鹤坡塘,旧时渔人聚居,渔网高挂,沐浴斜阳,自是一番胜景,还是李综放的诗:
一声乃起沧浪,徐棹扁舟到鹤塘。
风定柳丝笼暮霭,雨余渔网晒斜阳。
静听河雁乡心切,细脍银鲈秋味长。
省识伊人宛然在,底须中溯葭苍。
现渔民已登岸定居,又因环境污染,野生鱼类极少,老渔民退休后无承其旧业者,仅几家仍以捕鱼为业。
⑤仙洞丹霞:镇北永宁教寺后旧有一洞,相传为麻姑仙子现身处,其原址清雅幽僻,有枫林一片,掩映如霞,因名。清代王式权写道:
夜坐蒲团晓策筇,近听梵呗远闻钟。
郎来莫怪迷幽径,时有丹霞洞口封。
今洞无存。
⑥千秋夜月:千秋桥在新场洪东街,今存。为拱桥,建于清代中叶。桥身高广,月夜登桥,自有别样风情,且听清姚春熙的描述:
百步长桥高并楼,闻人夜月咏来游。
凭栏笑指东流水,蟾影波光一色秋。
又有黄协埙诗说:
千秋桥枕古江浔,望月深宵思不禁。
默祝常仪化明镜,照侬颜色照郎心。